小城的慢节拍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9835/4184456949bfc57e.jpg)
你看到过城市的有绪的堵车后,再看县城堵车的模式,就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就说老妈所在的小区,楼房是依河而造的,有山与河两重阻力,注定路不太宽,高层有地下车库,但人们多数也不停放,就随便一停停在楼门前,或马路上,断不了有新手横七竖八地停下,这下好了窄窄的一个通路,铁定堵,要是再碰上一个二把手,更完了,前呼后拥的车,不是错不了车,就是后面喇叭一直响慌了神,左挪右挪,更动不了了。
此时,就采用一个喊一个的方式,想办法这个传那个挪车,这一来一回小半小时过去了,所以着急的话,要么早走,要不迟回,索性还不如骑个自行车跑得快,反正小县城不大的地方,去哪里也无过于十来二十分钟的路程。
一个拥堵,快让一座城停下来了,这是属于小县城的标配。
县城的零工也是有特色的,十几年前和十几年后没办,都集中在叫沟儿口的地方,只要一有车停那儿,立马一群人就围过来了,那里好像是零工的一个集散地一样,什么泥瓦工,搬动工,油漆粉刷工,水暖工应有尽有,不是那种大工程,家里有个小打小闹的方便,一呼百应。
县城的循环车对60岁以上的老人是免费的,有时候坐上车一车的人,嘀嘀的都是刷免费卡,就我一人刷了一元五角,老人们坐车也有特点,比如站与站之间走路可能用不了五分十分的,也要坐一下彰显福利的存在,偶尔与一车老年人坐在一起,会有一种时光慢下来,或时间流转的恍然,那种感觉很奇妙。
县城的集贸市场也有特色,那里规模大,规格却不高,从家产品到副食海鲜再到日用百货,甚至还有小家电,都集中在一起了,每每进去,有村里老乡刚从地里刨的土豆红薯萝卜,有鸡鸭鹅的鸣叫声,还有一股股呛鼻子的海鲜味,有一大块地是卖猪肉和牛羊肉的,有几个卖五金百货的,摊摆出门脸好长一串,还有刚拉来的苹果、桔子,都不用卸,直接在车上人们就开始哄抢了。
逛一趟县城的集贸市场,即使是刚换得衣服,因为路过的场地太多,到出来时沾染了各种滋味,那是一种能深入衣服里的味道,也是专属于老家的味道,由于过于浓重,也浓郁,久久地萦绕在身侧,也久久地散不开。
有时候在想,当城里的人们什么都明码标价,一根葱一穗玉米都变成市场经济时,小县城里这些东西还仍旧是摊在地上,论堆和大小来卖,或者到了季节,与人们来回走动都是拿上编织袋提上一袋子送来时,会怀念民风淳朴的悠长。
也因为这样的感觉,即使是节律缓一些,老人们的步子慢一些,还依旧是有一趟绿皮火车一天路过两次来回,还是一下车就是浓浓乡音,会觉得无论走多远,也无论年纪有多大,这里永远是承载自己和安放心灵之处。
基于这样的情结,渐渐地也爱上了这样的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