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清醒成长

中高考到底有什么用?我只从一个方面解答

2018-10-06  本文已影响1人  渚然
中高考到底有什么用?我只从一个方面解答

1

今天有个明年中考的朋友问我,既然中考高考决定不了人生的一切,那它们到底有什么用?

她是一个极善交际但无心学习的人,所以我只从一个方面试图解答她的疑问——环境/朋友

2

我是一个中考中的失败者,待在一个末流高中。失败的原因,除了自身之外,也有部分志愿改革的原因。

具体不详谈,但它造成的后果是,分数比我们略低和略高的都去了更好的学校,而我们就尴尬的卡在这一档。(所以第二年就取消了,我们可以说是非常悲伤了)

高一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以高出其他班将近20分的中考分为基础,一路领先。

虽然偶尔会吐槽中考的结果,但平时班级的氛围都是积极而和谐的。

直到高二重新分班,才让我渐渐感觉到了差距。

国庆假期刚开始的时候,班群里不知怎么的,开始谈论鞋子。

小闪电,冰淇淋,詹10詹16,boost,贝壳鞋……

这是我从未了解过的一个世界。在学习上毫无建树的他们,可以在这个世界高谈阔论,而我则只能接受旁观者的身份。

由于完全不了解,所以我也不知道他们谈论的档次高低,毕竟都是学生,想来都是比较大众的牌子,所以如果有人想吐槽这些的话,还是省省吧。

那些对话让我回忆起了开学以来的种种细节,当时已经注意到,却不曾深想的细节。

比如在教室开了空调的情况下,进出却很少有人主动关上门,或者午休的时候,开门声,说话声甚至翻书声都让人难以入睡。

而在原来的班级,随手带门以及在别人休息时放轻动作完全是一种“潜规则”。

在刘同的一本书中写道,刘同的室友对刘同印象最深的一个点是“他总会在别人睡觉的时候放轻自己的动作”。

刘同很惊讶——“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可事实上,确实有一些人会把它当做习惯,但也有一些人需要有人提醒才会注意到,更有一些人,即使所有人都在责备他的吵闹,他也会依然我行我素。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素质不同了。

至于如今班群当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王者吃鸡,以及上学前夕的满屏答案,与原来班群形成的反差,用“大”来形容,真是显得太小气了。


3

回到正题。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是或许不是永远适用,但总有它的道理所在。

如果你是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你的朋友圈里负面悲观的内容应该不会太多。(当然,如果你刚好认识一个你想要温暖的孤独患者的话,那就当没看到这句话吧)

同样,如果你每天都丧而绝望,你那些默默努力或者高调努力的朋友们,也很难天天承受你带去的负能量吧。

所以啊,如果对自己眼下的环境心有不甘的话,就更要努力改变才对啊,而不该是一味沉湎于“时运不济”的痛苦当中。

真遗憾,没有人把这句话教给曾经的我。

中考和高考,他们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分数上,更体现在这之后的三四年,和你同窗的会是什么样的人。

是拥有诗和远方、故事和酒的文艺少年或年纪轻轻就自立门户、身价上亿的商场精英;

还是抽烟酗酒赌博打架样样精通的街头混混或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啃老一族——

全在于你。

年轻,是无法弥补的缺陷,同时也是别人羡慕不来的本钱。

未来的决定权还把握在你自己手上。

趁年轻,放肆地做自己该做的。

如果你还没有明确想要为之奋斗的目标,那就学习吧。无论何时,学习都是不该被放弃的。

借用网上的一句话,“既然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真的不止是为了那一张来自名校的毕业证书。更为了那一群在前路等你的疯子们。

即使路途艰辛,最终能不能遇见,也全在你。

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一切人,一切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