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金庸的侠义江湖情

2018-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吐司侠

       金庸小说中的江湖儿女们,有各式各样、招式繁多的武功类别,现在我们依然对里面的武学排名津津乐道。金老先生的武侠小说里,各门各派的武功固然很让人心驰神往,但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对“侠”的多方位理解同样很值得我们去玩味。而构成“侠”字的基础要素中,情又是影响深远且难以公式化的一种要素。

    亲情——割舍不断的思念

       金庸的小说里,男主人公的亲生父亲几乎都以不同的方式缺席。或者是已经过世无法对孩子进行培养,比如令狐冲、杨过等;或者是因为某种目的而缺席孩子的成长阶段,比如乔峰、慕容复等;或者是没有一直陪伴在身边,比如张无忌、郭靖等。

       谁在杨过内心中扮演父亲的角色?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是郭靖,确实,郭大侠在教育杨过上很好的做到了言传身教,对杨过也是责任与疼爱皆有,甚至愿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可以说郭靖在杨过的内心中绝对是榜样一般的存在。但是由于郭靖是“爱要怎么说出口”类型的长辈,而黄蓉和大小武的存在实际上间接影响了杨过内心的归属感,所以杨过心里对住在郭、黄家并没有那么心甘情愿,后来甚至产生严重的自轻自贱情绪。那么,如果按照这个套路,一直没有出现其他人物的话,几乎可以想象,杨过很快就会下线,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领盒饭,也没有后面成为大侠的事迹了。这时,杨过的精神导师出现了,他就是洪七公。在杨过陷入半疯癫状态、在荒山野岭间乱走,只管尽力折磨自己的时候,他遇上了洪七公。在华山上,杨过在饥寒交迫中,因为答应了洪七公要为他守护,在藏边五丑的进逼下,毅然为“五绝”中最正直、最硬气的一号人物守了三日三夜,可以说洪七公间接激发了杨过体内活下去的力量。后来经历西毒与北丐的比武和双双离世的洗礼后,杨过在下山时的状态已变为

“世事只如浮云,别人看重也好,轻视也好,于我又有什么干系”

       从这可以看出,杨过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升华。说到这,就必须说到欧阳锋了。欧阳锋在我看来是最能填补杨过内心中对于父亲渴望的角色。欧阳锋,何许人也?一辈子最大的梦想是争当“天下第一”,最大的遗憾是自己的儿子欧阳克的死亡。可以说,在“五绝”中他是一个非常纯粹的角色。当他遇到杨过的时候,杨过身中银针剧毒,而当时已经神志不清的欧阳锋提出帮他解毒的方式竟然是让他称呼自己为“爸爸”,这种在常人看来很不寻常的交易方式实际上正反映了欧阳锋内心里对于自己儿子的思念,也使得这位擅长使用毒物的人多了些感人之处。

       那怪人道:“你这孩儿什是聪明,一教便会,比我当年亲生的儿子还要伶俐。唉!孩儿啊!”想到亡故了的儿子,眼中不禁湿润,抚摸杨过的头,微微叹息。而杨过的反应是:这几年来,杨过到处遭人白眼,受人欺辱,那怪人与他素不相识,居然对他这等好法,眼见他对自己真情流露,心中感动,纵身跃过,抱住了他脖子,叫道:“爸爸,爸爸!”他从两三岁起就盼望有个爱怜他、保护他的父亲。有时睡梦之中,突然有了个慈爱的英雄父亲,但一觉醒来,这父亲却又不知去向,常常因此而大哭一场。此刻多年心愿忽而得偿,于这两声“爸爸”之中,满腔孺慕之意尽情发泄了出来,再也不想在心中讨还便宜了。

       虽然欧阳锋只是将对欧阳克的爱弥补和转移到了杨过身上,但实际上也充当了杨过内心里的父亲角色,如果没有欧阳锋的话,可能杨过很难有和父亲在一起开心的回忆。

    友情——无须言语

       友情正如太极一样,或脾性相投,借势催力;或性格互补,平衡契合,但终究是相处中方见真心,无须言语,已浑然天成。金庸小说中也出现过很多非传统意义上的友情。或辈分差别巨大,比如洪七公和杨过;或身份差别巨大,比如曲洋和刘正风;但这些都不影响双方的友情,反而使得人物更多了一份立体感。而将这种反差描写的合理贴切,又是读金庸小说的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郭靖意义最深刻的朋友是谁?

       是不是很难从日常的电视剧中联想到?郭靖总共与三位人物结义,分别是杨康、拖雷和周伯通。但只有拖雷,才算得上郭靖的真正兄弟。

       拖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身份地位显赫,而郭靖当时是跟随母亲无奈逃到蒙古生活,可以说是比较拮据的。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是非常平等的一种方式。两人在斡难河边相互结为安答,也就是结拜为兄弟。按照蒙古人的习俗,双方结为安答时要互相送礼物给对方,当时郭靖送了母亲亲手给她做的绣花汗巾,而拖雷则送了黄金项圈。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两者的价格很明显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在当事人看来,都是对方对这份友情非常看重的象征,是最有价值的信物。而当拖雷的父亲,也就是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知道两人结义的事情后,也是非常的开心和支持,因为他非常认可郭靖的品性。后来郭靖和拖雷还一起学习武功、骑马射箭和冲锋陷阵的战场功夫,可以说这段时光是郭靖最快乐的回忆,也为他性格的塑造提供了很大的助益。而之所以说拖雷是他的真正兄弟,是因为他们之间,很多事情不用说出口已经相互了然于心了。

       第一处是郭靖因为不愿归顺蒙古得罪成吉思汗,被迫逃离时。只见:

       烟尘中拖雷快马驰来,倏忽即至,骑的是郭靖的小红马。他策马驰近,翻身下马,说道:“安答,你没受伤吧?”郭靖道:“没有。”拖雷说道:“安答,你骑了这小红马快去吧。”又将一个包袱放在鞍上,道:“这里是黄金千两,你我兄弟后会有期。”豪杰之士,当此时此情,也不须多言。两人相顾无语。隔了半晌,拖雷道:“走吧,我送你一程。”两人并骑南驰,直行出三十余里。郭靖道:“安答,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请回吧!”拖雷道:“我再送你一程。”又行十余里,两人下马互拜,搂抱了一会,洒泪而别。拖雷眼望着郭靖的背影渐行渐小,在大漠中缩成一个黑点,终于消失,怅望南天,悄立良久,这才郁郁而回。

       这一段实在是很让人动容,拖雷明知道成吉思汗不会饶了郭靖,仍然义无反顾的来帮助他。拖雷心中纵有千般情感,并且也知道有可能这一别日后相见就是敌人,但没有以任何的方式挽留他,就是希望兄弟不要有任何负担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二处是郭靖为了大宋,去蒙古阵中刺杀拖雷的时候。正当郭靖准备动手的时候,成吉思汗的旨意到了,原来成吉思汗在灭了西夏后得病,近来病势日重,自知不起,召拖雷急速班师回去相见。旨意最后说:

       日来甚是思念郭靖,拖雷在南倘若知他下落,务须邀他北上与大汗诀别;他所犯重罪,尽皆赦免。郭靖听到此处,伸匕首划开帐篷,钻身进去,叫道:“拖雷安答,我和你同去。”拖雷吃了一惊,见是郭靖,不胜之喜,两人这才相抱。

       由此可见,在这一刻,郭靖对成吉思汗、对拖雷的个人情感是比家国大义要更为深入骨髓的。其实以拖雷的聪明才智,怎么会不知道郭靖是来刺杀自己的,但是他心中明白,大家立场不同,实属左右为难的境地,但在此时,他们之间仅仅是结义安答的情感。

       第三处是郭靖与拖雷的儿子,元世祖忽必烈相遇的场景。

       郭靖走进大帐,只见一位少年王爷居中而坐,方面大耳,两目深陷,不由得一怔:“此人竟与他父亲拖雷一模一样。”想起少年时与拖雷情深义重,此时却已阴阳相隔,不禁眼眶一红,险些儿掉下泪来。

       忽必烈下座相迎,一揖到地,说完话后。

       郭靖还了一揖,说道:“拖雷安答和我情逾骨肉,我幼时母子俩托庇成吉思汗麾下,极仗令尊照拂。令尊英年,如日方中,不意忽尔谢世,令人思之神伤。”

       可见即使双方处于敌对的阵营中,相隔甚远,但丝毫没影响两人的结义情感,也都不约而同的挂念着对方。

       书中也有和这份情感相对比的另外一种结局。当病重的成吉思汗在帐中见到拖雷和郭靖的时候,激动的热泪盈眶,而后叹了一口长气,遥望大漠远处,呆呆出神。原因也在他后面说的一段话中揭晓:

       当初我与札木合安答结义起事,哪知到头来我却非杀他不可。我做了天下大汗,他却死在我手里。再过几天那又怎样呢?我还不是与他一般地同归黄土?谁成谁败,到头来又有什么差别?”拍拍二人肩头,说道:“你们两人须得始终和好,千万别自相残杀。郭靖孩儿不肯跟华筝结亲,那也罢了!你终究是汉人,变不成蒙古人。那是谁都没法子的,勉强不来,这一节我近来也想通了。咱们虽是蒙古人汉人,但一直到死,始终要和好,像一家人一样。札木合安答是一死完事,我每当想起结义之情,却常常终夜难以合眼。

       想来在晚年成吉思汗的心中,统一蒙古可能远不如和兄弟把酒言欢来的开心,那种“无须言语,我懂”的情感甚为难得。

       写到这里,有读者就要说了,我们是来看CP的,我们要听小龙女、赵敏、任盈盈的故事。各位莫急,这只是第一期,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