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做饭,便是教会他谋生与谋爱

2019-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云卷云舒long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主题聊《幸福的家庭,都离不开一个热气腾腾的厨房》。现实生活也确实如此,每次饭桌上有可口的饭菜,一家人其乐融融。比如这次婆婆他们来到湖南,每天的一日三餐我都要精心为他们准备,我觉得在家里吃饭更有温度,更谐和,更温馨。

而在这篇文章中重点谈到了,让孩子进厨房,去体验做饭做菜,给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蔡少芬她讲的就很有道理,她说,做饭是最简单的锻炼,担心孩子受伤是正常的,但是财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和修行。我非常的认同,回想自己的两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给了他们很多锻炼的机会,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煮饭:以前杨毅煮饭时经常会放很多水,煮成稀饭或者粥,但我没有说他煮的不好,我反而会说,哇,今天中午我们可以吃稀饭耶,杨毅,谢谢你哦。饭后,我才会无意的去提醒,下次少放一点水就更好啦。多次实验之后,他们两都能够把饭煮的很好。

比如切菜:像黄瓜,丝瓜,葱,青菜之类的,当他们问我要怎么切的时候,我会说你们想怎么切就怎么切,都可以。我记得杨豫第一次切葱的时候,他会分成一根一根的来切,这样明显时间就会很长,但我也是等他切完之后,再教他可以用简便的方法。这样相比,他更容易接受。

比如洗碗:最开始的担心是孩子容易打碎碗,事实证明担心纯粹多余,他们可以把碗洗的很干净,且洗得特别细致。现在我们吃饭后都是轮流洗碗。

比如洗衣服:顾虑孩子洗不干净,但是我们自己也是这么洗过来的呀,从不干净到干净,再者干净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可以享受洗衣服的过程,每次玩水玩泡泡,都是不亦乐乎地洗完了衣服。

谈到这,我便想起了前几天我买了一些水蜜桃,孩子们都想吃,他们问我说,妈妈,要不要削皮。我说,洗干净了可以削也可以不削,但是我是喜欢吃削了皮的。接着我很快地用刨子削好了一个,自己在一边吃了起来。他们平时用刨子削过黄瓜丝瓜皮,但桃子是圆的不好掌控。

其实当时我也挺担心他们会削到手,但是我强忍着,故作镇定,看着杨毅削。果不其然,削到两头的时候还是削到了小手指头。仿佛他自己也早料到会削到手似的,很平静的告诉我,妈妈我削到手了。更让人好笑的是,杨豫接着第三个削,不一会儿,他也冷不丁地告诉我说,妈妈,我也削到手了耶。当时我立马笑出了声,看看他们的手指头,破了一点皮,告诉他们说不要紧,下次就不会削到了。他们便不去计较手指是否痛与不痛,都开心地吃起桃子来。

我想如果不给他们体验的机会,都削好了送给他们吃,那下次如果大人不在家,孩子是否想着我不会削皮那就不要吃了吧。同理生活中很多的小事情都可以让孩子们去体验。

就如文章中描写到:锅碗瓢盆里装着的是人间五味,案板上渗透了酸甜苦辣,刀锋下也含着细碎的悲欢离合。这些细水长流的生活哲理,不做饭的孩子怎能感受得到?

人生除了文化知识,还有一种叫生活的技能。洗手作羹汤的孩子,才能更懂生活。一粥一饭,是知足随和;一茶一盐,是温良恭俭。

教会孩子做饭,便是教会他谋生与谋爱。在往后漫长的时光里,在未来没有你陪伴的日子里,他可以自食其力,更能善待自己。

读了这篇美美的文章后,更确定的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独立性和良好的分担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