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演讲恐惧的屏障

如果在网上搜索“演讲”“紧张”,你会看到很多担忧、恐惧和后悔:
“什么时候才能演讲不紧张啊,对着电脑演讲我都打哆嗦……”
“气死我了,准备了那么久的面试连一个即兴演讲都讲不出来,实在不会就罗列例子——袁隆平屠呦呦工匠精神啊,为啥我一个都没想出来,为什么结束了我才才思泉涌?”
“一直觉得自己表达能力不错,但一遇到即兴演讲就会紧张地疯掉。我回答问题大多一个思路到底,从不会发散思维……”
“演讲的时候过于紧张,结尾本来要说‘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结果说成了,‘谢谢大家,我的眼闭完了’”。
“真希望能像播音员主持人一样,在讲台上自如发挥”。

浙江传媒学院名师、国家特级课题奖获得者王一婷,有着22年播音学习与教学经验,台风迷人,被称为“浙传女神”。
曾经,王一婷也在演讲上受过很大打击。
一次演讲比赛,由于稿件临时变动,王一婷的准备过程变得非常仓促,这让她很忐忑,这份情绪也一直跟随她直到登台的那一刻。
“怕什么就来什么”,当演讲到改动的部分,王一婷卡壳了,“台上的灯光全照在我的身上,我死活都想不起来了,就呆呆地站在台上,台下每个听众都盯着我,我的内心哇凉哇凉的”。
通常,我们看到的是他人在台上口若悬河,没看到的是他们藏好的紧张与恐惧。
为什么这么说?

很多年前,美国人做过一个调查,让大家写出自己一生中最恐惧的事情。
- 如果死亡敢排第二,谁敢排第一?
- 公众演讲。
公众演讲是人们最害怕的事情,这是人类的通病,并不需要为此而难为情。
但是……
如果我在演讲中忘词了;
如果听众不配合;
如果开场前总是想上厕所;
没说几句就浑身发抖、喉咙发干;
好不容易进入状态,结果看见他在玩手机,他在打电话,他出去了,还有一个在打瞌睡……
这些都将影响到我在台上的表现力。
如何才能够全神贯注在自己的演讲内容中,不被别人打扰呢?
首先,你要学会接纳紧张,注意,不是克服,而是接纳。
因为只要是正常人都会紧张,演讲恐惧不是某个人的专属名词,就连演讲牛人罗永浩都说过,“我愿意少活5年,换不去演讲”,但高手和菜鸟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接纳这份恐惧。

试着去接纳这份紧张,你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请试着做一道选择题:
高度紧张时,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外在行为:
A 理性认知 B 潜意识
答案很明显,是潜意识。所以,只要我们找到潜意识的根源,就能对潜意识建立新的认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紧张情绪。
想象一下,你身处某一原始社会,拿着长矛外出打猎,突然,一群凶恶的野兽把你围住,遭受这样的威胁,你会马上进入高度紧张的状态。
为了保护自己,大脑内的杏仁核被激活,这时候你有两个选择,要么转身逃跑,要么决一死战。

这个想象中的危险境地,像极了公众演讲的场合,台下的观众好似“野兽”,你就是那个拿着长矛的猎人,这时候,你是选择逃跑还是战斗?
逃跑就是怯场,不敢跟观众对视、沟通,巴不得念完PPT赶紧下场回家,观众仿佛野兽,要吃了自己。
但演讲时,你不能逃跑,你必须战斗。
一旦处于战斗状态,潜意识就认为大脑不再重要,四肢更重要,你的杏仁核开始指挥,肾上腺素开始分泌,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液“哗”地一下流向四肢,大脑缺血,一片空白……
了解了“紧张”的运作原理后,大家应该明白,并不是我们的心理素质有多差,只是我们作为人类,有一些本能反应。
我们在演讲时,就好像在战斗,双手和双脚被赋予了血液的力量,但我们又不能真正地与观众战斗,只能忍受这种压力,所以压力与即将涌出的力量之间互相冲撞,导致我们在台上攥拳头、捏裤脚、攥衣角、摸鼻子,甚至发抖,抽搐……
不过,在了解了“杏仁核劫持状态”之后,你是否对恐惧有了全新的认知?
我们心中的恐惧只是源于自我保护意识,这是祖先遗传给我们的一种生存能力。
所以,学会接纳恐惧,接纳自己,会让我们在公众演讲时更自信,就这么简单。
口才好是天生的吗?NO!但这里有一套可复制的表达方法!与“浙传女神”王一婷一起,让话好听:好的表达一字千金
作者:量见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