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断鹂,给写作新人一点压箱底的干货
2018年8月31日20:00-21:00,简书《谈写作|纸上电台》第十八期邀请“读书写作加油站”文集作者断鹂老师,分享《给写作新人一点压箱底的干货》。本文根据断鹂老师语音分享整理。
听断鹂,给写作新人一点压箱底的干货(点击查看原图很清晰)
大家晚上好!我叫断鹂。“断雁警愁眠”的断,“花远没黄鹂”的鹂,这是我的笔名,有点儿紧张哈!
断鹂原意是一只孤独的黄鹂,当然了,今夜不孤单,非常开心,能认识那么多的新朋友,还有我们村里(竹桃苑)来了很多人。
前段时间,我们工作人员提醒我写一下稿。我也写了一部分,但是写着写着就感觉没边儿了,我说那干脆就列个提纲吧,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倒不是不尊重大家,而是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新人嘛,就怕写了很多不正确的东西会误导大家。我就分享一些经验,关于新人在入门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很早以前我是一名放射科医生,后来弃医从商。和大家一样,写作也是我一个极为重要的爱好。我是一个不太新的写作新人。没有往期大咖那么辉煌的履历,所以呢,只能分享一些入门级的东西,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作用。
第一点,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写作者的定位。我们不管是上学也好,还是工作也好,这个定位是挺重要的。因为定位清晰了,可能你努力的方向就清晰了。
关于写作的定位,我认为至少应该有两种,第一个就是自嗨,第二个就是共鸣。这个自嗨,顾名思意,那就是自己高兴嘛,既然是自嗨的话,其实就没有必要去注意什么阅读量啊,点赞啊,还有好评啊等等一些无法掌控的东西,你行动的目标只有一个——只要自己高兴就行了,其他的都是浮云(《写作的根本意义》)。
那如果你的定位是希望有人和你产生共鸣,这个很多东西需要去努力了。因为定位决定付出嘛,对吧,你既然希望自己能写出让别人能够产生共鸣的文章,那你要做的确实是挺多的。
提到写作,这个写作练习,肯定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东西,你要长年累月地去练,才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说练习,第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练语言,第二点要练思想,语言和思想是我们写作者最重要的两门功课。
那语言应该练什么呢?我们知道,在我们中国作家里,语言运用得登峰造极的当属汪曾祺,他比他的老师沈从文更甚。
关于文学语言的要点,我参考了大作家的一些理论,我自己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稍微总结了一下,觉得应该至少有三个方面是这个好的文学语言应该具备的。第一点就是准确,第二点是形象,第三点就是说你的文字呢,一定要自带音乐美,就是我们常说的韵感。当然在这三点之外,如果能加上一点创新的话,可能你的语言就会更出色了。
接下来,关于这几点,我稍微展开一下。首先第一点,我们说这个准确。所谓准确,就是繁简得当,不刻意去卖弄文采。
写过小说的朋友可能有体会,这个繁简得当,在写小说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要刻画一个人物的性格,肯定很多时候要去进行细节刻画,这个时候的行文节奏就必须慢下来,要花一些笔墨去铺陈或者烘托。
如果要推节奏呢,那你概述的内容就要增加,不然的话,你的读者可能就会着急。
大家平时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语言凝练的训练。这一点我们可以对照一下艺术上的油画和写意画。
油画的特点就是面面俱到,基本上和我们常说的照片差不多,就是什么东西都包含在里面。写意画呢,往往可能就是寥寥几笔。
但是我们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在看写意画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就能get到他的主题思想,看油画的时候,我们可能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凝练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参照这个来理解,这个区别还是挺大的。
对于卖弄文采的人呢,我曾经写了一个小故事加以描述。
某一天某人敲门,我问谁呀?他说你开门就知道。我说,你不说你是谁,我咋开门啊!他就说你不开门会后悔的。于是我就开门。
门外的这个小伙子就开始给我跳舞。先跳了一支五分钟的民族舞,然后又跳了一支五分钟的探戈,然后又跳了一支五分钟的街舞。
跳完之后,他收拢肢体背对着我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突然转身递给我一个包裹,说:“这是您的快递。”
这就是卖弄文采的人给人的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大家可以去体会一下。
卖弄文采的人,其实就像是一个暴发户,经常一股脑地把自己有的东西都拿出来,堆成一堆让别人看。
这样行文最容易造成文不达意的情况,和准确没有半毛钱关系,反而会让读者失去耐心。所以我一贯的观点,用词用句的准确是最高级别的文采。
关于这个准确,平时在阅读时还要着重注意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些同义词或者近义词。
大家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把这个词语摘录下来,放在手机备忘录里,争取把他的意思全部弄懂了,背下来,以后在行文的时候使用,就可以很好地保证你的准确性。
关于形象。对初学者来讲,只要做到你的文字有画面感,就是挺好的了。因为形象这一块儿在文学里面含义挺多的,你往深里说,他涉及到意向、人物形象等等方面,还有什么广义的形象、狭义的形象、唯心主义形象、唯物主义形象……
这些大家暂时没必要去钻研那么深,你就只是把握最基本的一点——让你的文字能够出现画面感,就是很好的进步。
第三点就是关于文字的音乐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韵感。在诗词里面非常讲究这个,平仄押韵就是从这里面来的。
我们常规写文章,其实没必要去把握那么严格,但是如果你的语感足够好,你写出来的文章读起来会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因为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是这么一种规律,就是看似我们是在用眼睛阅读,没出声,其实我们潜意识里是在读的,所以这个时候语言呈现出来的所谓的韵感、美感就特别重要了。
古时候,孩子从小就要训练他们作诗、作词,小孩子们就会背《声律启蒙》,这个是我们中国古代的小孩子们基本上读书时都会去背的。
现在学校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我们作为一个写作者可以想办法自己去提升一下。如果家里有孩子,可以从小有针对性地去让他们加强一下。
《声律启蒙》是可以让孩子背的,它韵感非常强,读起来美感很丰富。我采用的就是自己和我家孩子一块儿背诗词的方式,逼着自己去增强自己的语感。
语感这个东西,就是我说的这个音乐美、韵感,很微妙,如果说有没有什么方式,让你在写文章的时候,能够有这么一种感觉,好像不是很容易。
可能它是一种潜意识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去想办法,平时去多读,读一些好的东西,形成这么一种直觉,可能可操纵性更强一些。
我特别建议大家去朗诵,上学的时候,我们语文老师经常强调这个。朗诵对增加我们写作文字的韵感,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不一定正确。
也就是说我们哪怕在读诗词的时候,不要默读,你尽可能地读出声音来,这样的话能增加你的这个感觉。
也可以去朗读一些五四时期散文大家的散文。为什么推荐五四时期的散文,因为这个时候的散文写得真好,各个方面,我就不展开了,比如像朱自清、染实秋、冰心、徐志摩,他们的散文都非常好。
说一下那个徐志摩啊,我们熟知的,他诗写得好,但是我读了他好多篇散文,觉得他的散文写得好像比诗还好,这是我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
或者说呢,我们可以去朗读一些像台湾当代作家的一些散文,比如龙应台的,琦君的,简桢的,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她们的文字特别美。
我自己呢,还有一套傅国涌的《寻找语文之美》,他就是把他认为可能现存的语文书里面一些值得补充的东西加进去了,编了一套丛书,非常好。
然后每天读一到两篇,也就十几分钟二十分钟时间,感觉很受益。另外,我们简书里别山举水老师,他的很多散文也特别富有韵律美,有点类似于散文诗,读起来特别舒服。
写作训练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思想。体裁啊,修辞啊,表现手法啊,这一系列的东西,其实对文学来讲,只是一个表现形式。
思想的高度是决定立意和格局的。当然思想源于思考,和眼界相关,所以平时我们眼界一定要开阔。我们的阅读题材不能过于狭窄,在文学之外,艺术、心理、哲学都应该去涉猎的。阅读也不应该只读书,我在那篇文章里阐述得非常清楚(《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你一定要少读书》)。
我发现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我们很多女生不喜欢读历史。包括我身边很多学历很高的女士,基本上对历史知之甚少。我个人认为这其实是很遗憾的。
因为这个历史,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题材库。现在那么多改编的电视剧,其实它们最初的题材都是从历史中来,然后进行了文学创作.我有一个提议,很多女生感觉看历史比较枯燥,可以从看纪录片开始,历史类的纪录片,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途径。
竹桃苑写意人老师,本身也是一位老师,女老师。她的文章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她的格局非常大,你猛一看不像是一个女生写的。她真的是有那种悲天悯人的气魄,这跟她的思想高度非常有关系。她现在也是某平台的签约作者。
竹桃苑的另一位虬田老师,他的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立意非常高,基本上在我认识的简书作者里面算是首屈一指的。他们都是思想深刻的典范,大家一定要注意锤炼。
第三大点,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读的书。
其实在谈这一点之前,我们也有谈定位,就是说,因为你的定位不同,你在阅读的选择肯定也是非常不同。
最常见的定位应该至少有两个吧。第一个就是你是一个纯读者,第二个就是你是一个写作者。如果你是读者的话,就喜欢就行了。因为大部分读者,主要还是以满足自己的爱好为主,所以这个标准不是特别多。
如果你的定位是一个写作者,你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书的养分含量的高低。它涉及到我们的效率,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写作者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效率。因为我们很大一部分时间是需要用来写作和创作的。如果没有选择去读的话可能就会浪费很多时间。
我们阅读的最终的一个目的肯定是学以致用。我提倡的阅读一般是泛读和精读结合,一般来讲,精读至少应该先读两遍(《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你一定要少读书》)。
一遍是以读者的身份消遣地去读,另一遍是以写作者的身份挑剔地读,并且摘优吸收。
任何一本书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完美的,所以在读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好的同时,应该努力发现他值得提升的东西,包括一篇文章也是这样子。对你感觉真正好的地方呢,需要反复去琢磨。
目前我感觉大部分人的阅读还是跟着市场走,比如说有很多这种所谓的读书的公众号,还有一些出版社的什么编辑推荐,各方面的,其实没什么不妥,觉得可能不是很全面,而且或多或少地可能会有一些商业行为在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客观的事实,就是现在这种垃圾书越来越多了,好书的比率越来越低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去注意选择。
我推荐的话,那就是大家先读文学史,这个我是非常受益的,所以极力推荐给大家,如果你真的是想发现真正适合你读的作品,读文学史是非常高效的。
当然了,可能初期看起来挺傻的,那么厚几本书要一篇篇地读下来,可能在某些人看来会觉得很浪费时间。其实不是这样子,这是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儿。
读文学史,如果你的目的只是为了去找适合你读的书的话,其实读一遍就可以了,读的时候稍微用点心,然后笔记做得勤一点儿,读一遍,适合你读的那些东西差不多都浮出水面了。
关于中国的《古代文学史》,我个人推荐人文版的,《近代文学史》,推荐北大版的,因为作者还是非常权威的,而且里面的解析相对也比较客观,可以提供给我们非常好的参考(《为什么要读文学史?》)。
读文学作品之外,非常建议大家去读一下美学。因为美学和文学关联是非常大的,而且对文学趣味的培养是特别有帮助的。
我个人非常推荐美学大家朱光潜的著作,虽然老先生去世很多年,他的很多作品读起来真的是让人特别受益匪浅,我目前只读了他两本,一个叫《谈美书简》,一个叫《谈文学》(《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上):关于作品内容》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下):关于作者态度》)。
其他的买了但是没敢读,没读的原因,是怕一时消化不了,真的是字字真言,如雷贯耳,如遭棒喝。
他所有的作品,我觉得都适合去读。尤其是对我们刚学写作的人来讲,好处非常多,其中有两点我认为非常重要,第一,它可以帮助培养纯正的文学观;第二点就是可以避免养成恶趣味。
还有一本书我也可以推荐给新朋友,就是舒明月的《大师们的写作课》这本书,它是可以做一个阅读地图的。
当然了,客观来讲,这本书里面很多观点还是比较偏颇的,但是其中有一点,就是作者在书里面关于文学语言的强调,我个人认为是特别不过分的,我们做为一个写作者,不去打磨自己的语言是不称职的。
这本书可以做一个简版的阅读地图,但是并不能取代你去读文学史,这个意义还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特别不赞同的,就是我们很多,尤其是一些刚刚开始写作的新伙伴,自己还没有怎么开始写,就开始买很多这种文章写法之类的书,或者是着急去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怎么说呢,就是说可能有点本末倒置吧。有可能你过多地去关注术的层面,反而丢掉了最本真的东西——把文学带给你的美和享受给忽略掉了,时间长了它反而会透支你的兴趣。
有一个很直观的结果,我就发现有不少人尤其是刚刚学写作的时候,学了很多这种写法之后,反而不知道怎么去写了。
我们可以参考足球运动员培养流程。教练们很少对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教战术,而是鼓励他们去自由发挥,然后进行身体对抗。
这就说明了足球这个东西,你不能过早透支孩子的兴趣,因为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他可能还不能很完整地理解战术,这个时候还不如简单地就让他去享受足球的乐趣就行了。
这和我们写作特别相似。刚开始的时候,如过多地去关注写法啊,培训这一类的东西,反而会透支你对文学本身的喜好,因为刚开始你很可能只是喜欢那种写的感觉嘛,对吧(《喜欢是写作最重要的天赋》)。
所以建议我们的新朋友,你可以先随意去写,不用考虑写得好不好,就单纯地去享受这个写的过程,各种题材都去尝试一下,一直写一直写,写到自己发现自己真的到瓶颈了,这个时候你再去研究文章写法,或者去报你认为比较有针对性的写作培训班,你就会提升得非常快,这是经验之谈(《站在泳池里看写作培训班该如何报?》)。
关于什么时间是写作最佳的时间,我和好几个朋友也讨论过,其实每个人的习惯是不一样的。
在《成为作家》这本书里面,作者倡导早上起来马上开始写作,一定要想办法去抓这种无意识状态,我认为这个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
因为无意识状态是很重要的一个灵感来源。最常见的比如像做梦,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无意识状态。我们在做梦的时候,其实有很多所谓的荒诞的梦境,有一些特别有意思的梦,当然也有噩梦。现代派作家是特别在意这个无意识状态的写作。
这个无意识,是一种大脑浅皮层的信息重组,它会迸发出自己在清醒时候都无法理解的内容。我个人发表在简书的几篇文章,也是在早上迷迷糊糊的时候写成的,还挺受欢迎,有一篇还被一个非常大的公众号转走了。
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文学很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说绝对不能缺少跳跃思维,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这种艺术思维。
大家知道的毕飞宇老师,早年是一个哲学狂,对哲学的痴迷是非常深的。他在早期的文学创作过程中,文字的思辨性非常强,有编辑就提醒他,说他这种思辨的状态,会是影响他成为文学家的桎梏。
他意识到之后,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一种练习,就是乱写,就是不去思考随便写。他练了很长时间,可能有好几年。这个状态其实已经非常接近于潜意识。
这就是我给大家提议的,就是一定要培养自己乱写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很多时候不是一定要去写那种有根有据的,条理特别清晰的东西。其实所谓的文学创作,很多时候就是这些无意识的东西来支撑的。
所以大家可以尝试从早上,就是你刚刚起床之后马上就写作,不要让自己太清醒了就开始,你只要感觉到自己的手指头在你的手机屏幕上打字就可以了。
乱写的话也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可能会产生很多文字垃圾。我乱写了很长时间,在我简书上,看了一下有大概二十多万字,我有一个专门的文学邮箱,大概估算了一下,我的邮箱里各种文字加起来可能超过三十万了。
我是从一个邮箱往那个文学邮箱里发。我经常会乱写,就是巴拉巴拉写一通,写完之后当时不会看的,这个乱写的东西,当时别看,你放一段时间再看。有这样一种情况,很多时候你发现你写的东西,你看不懂。但是呢,也有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写出那么好的东西来了,这就是收获。
乱写的东西呢,你不要着急发出来,你可以自己存在这个邮箱里面,当然就放你通讯录上也可以,没关系的,因为这个乱写的,除了偶尔会出现一些好文章之外,其实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去培养我们的“写作肌肉”。
这里我补充一点,就是关于日更。日更之前在简书里面争论得非常剧烈。关于这个要不要每天都更争论非常多。
对于这种日更,我理解的日更就是每天发表。既然是发表出来的东西,最起码你要经过修改,如果你比较在意自己文章的话,坐地日更,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除非你有非常丰富丰厚的储备。
但是,日写是必要的。就像足球运动员,如果天天踢比赛,他迟早会累死,但是训练是每天都要进行的必修课。
有朋友提问,其实这个所谓的乱写,其实这个连草稿儿都算不上,它可能算我们自己在捕捉潜意识的一些素材吧。你可以这么去定位它。你要是说把它变成文章的草稿儿,可能还需要在你清醒的时候去做一些加工,这样他才有可能变成草稿。
回到刚才的内容,我不知道群里有没有喜欢足球的朋友。大家知道梅西,世界足球先生梅西,他的脚法是非常精湛的。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专门看过梅西的视频。
大家知道足球的球门儿是很长的,长15米,高2.2米。球门儿为什么做得这么大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说明这个球踢进球门,有防守的前提下其实是不太容易的。梅西的脚法儿精湛到什么水平呢?就是他在这个球门儿的一角儿放一个矿泉水瓶子,然后他站在三十五米以外的地方,对着这个瓶子,把球踢出去能把瓶子砸翻。
这个难度有多大呢?这个难度其实比把足球往篮球框里踢难度还要大。梅西做到了。
我给大家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梅西在踢中这个矿泉水瓶子之前,他一定是做了无数次训练,才会找到这种感觉。
类比到我们写作上来,就是说我们写作者一定要勇敢地写出这种垃圾作品,但是这个不代表要发表啊。我刚才说了你最好是能给它装在一个邮箱里面,作为素材去处理嘛!这其实就跟这个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是一样的。
回到刚才的话题,也就是说日更,其实难度非常大,但是日写,也就是每天写是必须要保证的,就像我们运动员每天进行训练一样,运动员训练是要保证这个身体对球的感觉,我们写作者每天写是要保证自己对文字的感觉、敏感度。
也就是每天只有去写,慢慢的,你对文字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强烈,也有可能更容易写出更好的作品。
写作也是这样,无论多忙,每天至少写几行,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保持对文字的敏感度。
最后一大点,就是给大家分享一个写作变现的励志故事。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个最励志的,应该是属于竹桃苑的子皿悠悠老师。她好像之前在这个群里分享过,她靠写作当上老师,不仅变现了,而且把命运都改变了。
我今天分享的写作变现的故事,相对而言就没那么多了。但是个人感觉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位朋友是一位医药代表,非常喜欢写作。他是在公众号和另外一个写作平台同时更。当他写到四十多万字的时候,突然想自己能不能找一个跟写作相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可以去尝试一下。
他把自己的简历里面加了写作这一条,发到一个招聘网站上。很快就有一家医药公司老板联系他,想挖他。
待遇比他现有的公司好,也是做销售。因为那家医药公司是做消化科药品,还有一个消化科的培训平台,也就是他们主要是针对全国的消化科医生,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的医生,相当于做学术推广。
这个平台需要一个文案,主要负责新媒体运营,包括专家采访,还有一些新闻和专题报道等等。那个老板就问他愿不愿意做,在正常收入之外,另外再给他五千块钱的报酬。
挺开心的,他很快就办了离职入职手续。工作内容增加了一点,但是强度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这个故事大家看一下,也算是通过写作,每个月增加了五千块钱的收入。在北京这种地方能多五千块钱,其实还是很可以的。
这个这位朋友是靠应用文变现,就是他不是我们常说的,比如像小说呀,散文呀,投稿儿挣稿费那种。它是通过写应用文,刚才我说的,无论是这个新媒体文,包括专家采访啊,新闻啊,专题报道之类的,其实都属于应用文的范畴,这是通过应用文变现。
这个就比纯文学变现要容易得多,只要有一些文字功底,然后懂些套路,就完全能够胜任,同时可以极大地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纯文学变现也是可以的,只要你写得足够好,就像踢足球,如果只是作为一个爱好,如果你企业刚好有球队,你偶尔去过过瘾,还能挣点儿什么礼品啊奖金之类的。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职业球员的话,那你就要去踢职业比赛,你可能水平啊,各方面的要求就会更高,你要比大多数人牛你才可能,对不对。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启发。
我本人呢,业余也受人委托替一家企业做企业家专访。其实我当时答应去是有一点私心的,因为我自己也是做企业的,想近距离跟这些大企业家学习干货。
当然意外之喜是交了很多朋友,也听了很多故事。就像这种情况,有些朋友,如果你的工作相对空清闲一点儿,或者大学生,大学生相对而言课余时间是比较多的,其实完全可以去尝试一下。但如果你本身公司工作就很烧脑,我不太建议你去增加负担。
这里我提出一个写作+模式。现在这个互联网+是非常火的概念,我今天给大家提出一个写作+模式。
我们很多人其实都不是职业的作家,我们有自己的工作。我们有的是会计、出纳,警察、服务员,店员、公司职员等等各种各样的职位。这个时候如果能跟写作联姻在一起,比如说你是写作+会计,写作+服务员,写作+警察,影响力马上就出来了。
对吧,可能在写作上你的影响力只有百分之五,在服务员你的影响力只有百分之五,但是你两个加一块儿,你的影响力绝对是超过百分之二十五的。
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说写作变现,其实是完全存在的,但是他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你真的愿意写,喜欢写,爱写,变现它只是一个不期而遇的结果(《喜欢是写作最重要的天赋》)。
如果你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你就目的性非常强,就是说一定要通过写作怎么着怎么着的,这个时候如果忽略对写作本身的爱好的话,其实特别容易透支你的兴趣,可能写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就再也不愿意写。
我是不太建议目的性太强,一定要先找到你爱它的理由,然后再开始考虑别的东西。
回到刚才那个话题,应用文的写作,你可以用这个方式去变现。
我可能跟大多数朋友的意见是一样的,就是在纯文学这一块儿,是不愿意去将就或者说去糊弄。
我觉得纯文学这一块儿,大家还是应该静下心来去耕耘,它是一个基础,你在打磨纯文学的时候,你本身的写作是全方位提升的,这个时候对纯文学本身的喜欢和爱一定要放在首位,其它的是次要的。
我分享几句心法,这也是我经常给竹桃苑的宝宝念的。非常有用哈,就是当你在写作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在某个时候被困住,就念一下,比较管用。第一句叫积极,不着急;第二个就是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情;第三个是向别人学,跟自己比。
这个积极不着急,很容易理解,我们很多人纠结在哪儿呢,就是他是着急不积极,每天看到周围的人都在进步,自己干着急。但其实是反着的,一定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行动上面。
第二就是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在写作上这一点其实是挺重要的。在开始写的时候,或者说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哪些事情是你自己能控制,哪些事情是不能控制,如果这事情你觉得自己控制不了,就直接给它甩到一边,不要让它影响你对写作本身的喜欢。
第三点就是向别人学,跟自己比。这个在写作的时候是特别容易出现的。比如说简书里面一同开始写的,或者突然出现了一个大神,哎呀,可能年龄比你还小呢,写得比你还好,突然一下子心态就不平衡了。我在这儿写了两三年了,怎么还是感觉跟人比起来怎么着怎么着的。
其实不要这么想,每个人写作的定义不一样,这个时候你只需要去学习别人的优点就行了,自己每天都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就可以了,就非常好了。
今天在操作语音的过程中不是很顺利,时间拉长一点,非常对不起大家。剩下的时间交给主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