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妞妞
第一次读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应该在十年前了。那时,我一边读,一边掉眼泪,读的眼泪哗哗,哽咽不已,心头像是被人用钝器猛击,痛的喘不过气来。那样真实的快乐,真实的痛楚,真实的无助与无奈,深深打动了我。
看着那粉团团的可爱的女儿,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却也是心怀感恩,欣喜若狂。初为人父的欢喜还没来得及品味,却被孩子先天性的癌症打击得七零八落。
得知孩子生病后,两人的抉择是艰难。是动手术,留给她一个暗无天日的世界,伴随着随时可能转移的癌细胞这个定时炸弹。还是不做手术,让她尽快结束生命。
既然结局已定,为什么还要让她遭受那过程的苦呢。可是,谁有权力为这个小小的人儿做出选择呢?因为哪一个选择都是痛彻心扉的呀。
暂时留下来,将来怎么办?不留下,眼睁睁看着孩子饱受病痛折磨,父母却是无能为力,这又是何等不忍呐。
既不忍心她一生都伴随着痛苦,也不能接受她短短生命的枯萎凋零。她还没有好好看看这个世界,还没享受花季的浪漫就要离开。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恐怕就是这样等待孩子死亡的过程了吧。“心中交织着冷静,焦虑,期待和恐惧,”在等待着那个结局的到来。
孩子痛苦,疼,可是只会叫“妈妈”,“爸爸”,“磕着了”,她静静的听着音乐,偶尔说一句“探戈”,她眷恋这个世界,她不想离开。她用尽力气去吃饭,把玩过的玩具一个一个再玩一遍。一万多颗安眠药,一百多支杜冷丁,依然不能减轻她的痛苦,却把父母的心浸渗得血肉模糊,鲜血淋漓。
最近,再一次读完这本书,心依然钝钝的疼。为孩子的早逝,为父母的伤心。但最为震撼的还是作者。他放任自己,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他隔绝世界,隔绝一切,他的心里只够留下妞妞,其他的,都已经容不下了,包括雨儿。
那个给他带来快乐,带来希望,却又留下无限遗憾的女儿呀,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周国平用这样细腻的文字,用这样真实的细节,用这样几乎纪实性的文笔来纪念妞妞,是因为妞妞永远在他心里,所有的事情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刻骨铭心,历历在目。但是这种不回避的痛苦,不掩饰的痛苦,不逃避的痛苦,难道不是想用文字做刀剑,在心头搅动,用心理上更为剧烈的痛楚来减轻因思念孩子而带来的愧疚和痛苦吗?
是让妞妞瞎,还是让妞妞死,父亲的本能反应是,不,都不,他既不愿意交出她的眼睛,也不愿意交出她的生命,结果是两者俱失。没有和死亡做宁死不屈的斗争,却选择了眼睁睁看着孩子饱受痛苦的死去,这对于谁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原谅的过失。
面对生死,人类的力量太渺小,太无助了,所有的感情都太苍白了,太没有意义了。无论是老人的死,还是未成年孩子的死。
一个生命,因缘而来,因缘而走,说的容易,但做起来真是千难万难的。
人生的终点是死,是空无,在终点找到意义,我们可以说,意义在于过程。可是当过程也背叛了我们的时候,我们又把眼光投向终点,安慰自己说,既然结局一样,何必在乎过程?可是,没有了过程,人生还有什么幸福或痛苦可言呢。
史铁生说,死不是一个需要等待的节日。
余华说,我们活着的意义就在于活者本身。
或许我们会发现,忍受不可忍受的灾难是人类的命运。谁也逃脱不了。但对于经历痛苦磨难的生命,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最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