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打造发展的熔炉

2022-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方8897

第四部分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模式,本书一共分了四部,分别是鲍尔比及其后继者(1-4章)、依恋关系和自我的发展(5-7章)、从依恋理论到临床实践(8-10)最后就是第十章开始的心理治疗中的依恋模式。

心理治疗师能做的事很少能够事前描述,原因在于心理治疗是通过关系中的即兴举动而进行的。我是这样理解心理治疗的,心理治疗有科学的部分,科学的部分是运用专业知识来研究和促进治疗的效果。还有艺术的部分,艺术是唯一的,就譬如梵高的星空,艺术有她的唯一性。在心理治疗中的艺术,首先是真诚的人际关系中的互动和直觉,对就是直觉,可能会觉得有些神神道道,确实一个有直觉的咨询师就会有神道的地方。

心理治疗是通过关系中的即兴举动而进行的,也就是说她艺术的部分,不可复制,当灵感来临的随时进行,不能事先描述。当治疗师觉知到能够促进关系的发展实际上是什么样的,那么就会对患者有所帮助。也就是直觉,你觉着会有帮助那么就会帮到患者,就是这么神奇。

依恋研究已经识别出儿童后来发展出安全、复原力、灵活性所需的合作性对话特点。

无论是童年期还是心理治疗中,能够提供安全基地是“足够好”的依恋关系的明确特征,当个体遇到困难有一位高手给她支招,帮助她回复情绪平稳,在这个安全基地里,在联接和探索间形成灵活和平衡,也就是心智化发展的成熟。当这种心智化内化到一个人的骨子里,她就会感觉“我是可爱的”“他人是可信的”“社会是美好的”,在爱里成长。

在心理治疗中促进合作性沟通:

对父母合作性一致性的沟通要求:1、建构互动来尽可能地了解孩子的感受、欲望、需求和观点。2、当关系出现破裂时,发起互动性的修复。3、升级对话来配合孩子出现的潜能。4、在感觉自我感及对他人的感觉方面,当孩子处于不稳定的波动期,能够主动参与并与孩子一同努力。

想前段时间我和女儿闹矛盾,所幸的是有童年打下的安全基地,所以即使拉黑对方,也感觉只是玩玩。做一个好的父母和咨询师有一些共性。1、进行情感性以及语言性的对话,容纳对方的主观体验如感受、想法、欲望。2、对关系的破裂具有敏感性,随时准备发起修复。3、持有接纳的姿态,伴随着对期待。4、具有面质、设定限制、与对方一起努力的意愿。

你有什么感觉?你想要什么?你认为现在我们俩之间发生了什么?

让对话具有包纳性,理解对方的非言语的沟通,在关系里活现出来,需要我们的注意力在患者和自己的主观体验之间来回摆动,“自我反思的反应性”和“共情的内省性探究”是我能想到的描述这种双目视野的术语。把互动中的体验呈现出来,并清晰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够帮助患者触及自己那些解离以及否认的体验。要促进包纳性的对话,使整合成为可能。需要识别患者的体验(重点是情绪体验、)心理治疗正如在孩子的童年时期,需要共情性共鸣、调协以及来自他人的镜映。有自信接住接纳患者情绪,做出反应。鼓励包纳性的对话,在情绪层面的当下,足够的接受性、参与性,去感受在患者内在的情绪性体验,特别是这种情绪体验没有被直接表达的时候。

主动发起修复:治疗师的共情、有意的自我表露以及解释,在互为主体的协商。

升级对话:将治疗性对话升级到觉察性和复杂度的更高水平上,需要搭手架,(先替她说出来,然后让她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有时也要保持接纳性的沉默,留出空间让她去感受)对不明白的问题我们要去澄清,推动患者心智化水平的提高。

愿意参与和努力:治疗关系是一个真实的关系。

推动患者开始心理治疗

承担起“培训”患者的责任,教他们如何尽最大可能使用这种关系。

接受患者的目标当做自己的目标,也要把我们的目标加给患者。(商定目标)

分离、中断和结束

依恋对象的丧失—包括分离这种暂时的丧失,都是依恋创伤的原型。

评估患者在依恋方面的心理状态

临床评估和A AI

患者的沟通的一致性?品质、数量、联系、方式。

品质:真实性

数量:精简

联系:相关性

方式:清晰有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