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感觉的一般概念

2024-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若安山

一、什么是感觉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常常是从认识事物的一些简单属性开始的。我们头脑接受和加工这些属性,进而认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感觉的作用在于:首先,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最后,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总之,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及其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刺激,又叫距离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和状态),因而又叫机体觉。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感觉是由体内、外的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产生的。20世纪初,美籍德裔著名心理学家考夫卡(Koffka)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两种。近刺激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等。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等。了解近刺激和远刺激的关系,对我们研究感觉有重要的意义。

三、感觉的编码

编码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缪勒的神经特殊能量学说不承认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认识论上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感觉编码不仅发生在感官中,也发生在神经系统的不同层面上。近年来关于感觉编码的研究形成了两种代表性的理论。一种叫特异化理论,该理论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另一种理论叫模式理论或模块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刺激模式引起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同时采用了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