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人生(读书笔记)
《东吴相对论。效率和效果》这期节目里,两位主持人有以下谈话:
吴伯凡: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暗恋一个女孩子,叫多丽丝。后来他去了伦敦,跟这个女孩子失去了联系。突然有一天,他在伦敦的地铁里看见了这个女孩子,就是后来的德鲁克太太。他乡遇故知,双方都欣喜若狂。扶手电梯上,德鲁克在往上,多丽丝在往下。德鲁克上了电梯以后马上掉头转到往下的那个电梯里。多丽丝呢,下了那个电梯以后马上转到往上的那个电梯里。这样他们再一次失之交臂。由于这两个人都还沉浸在相逢的狂喜当中,这样的过程又重复了一次。德鲁克终于意识到了,必须有一个人停下来,两个人才能真正见面,所以他就停下了来,等多丽丝过来,最后他们拥抱在一起。这就是效率和效果的不同。电梯无论多快,它只能解决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问题,它不能保证有效果,不能保证两个人能够拥抱在一起。比如说坐飞机,大约三个小时,就从北京到了广州。这是效率。但是很多人没有想过,“到了广州”效果是什么。我们现代人用很多工具解决的只是效率问题,而不是效果问题。德鲁克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秘书记录他一个月里干的每一件事情。后来他一看,真正完成的事情少之又少。他是一个很会管理时间的人啊。他不相信,跟秘书说,你再记录一个月试试。结果他发现一个月里干的事情也是非常少。德鲁克曾经讲过,有些残疾人,行动不便,活动空间非常小,但是他们做了很多事情,而我们行动非常方便,一年下来实际上干的事情却非常少。这就是德鲁克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而不是忙忙碌碌?
梁冬: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我公司里面推行一件事,要求每一位同事写当天的工作日志。有一次我把某个人的工作日志摊给他看,他自己也觉得非常恐怖。我就问他,到出来的你今天做的事情,真要自己做,你要花多长时间?他坦白地告诉我,半个小事可能就干完了。我问他,那七个半小时你在干什么呢?他说,我好像也很忙,只是忘记了干什么了。我说,如果你忘记干什么了,显然这个事情并没有产生效果,而且可能对你来说真的不重要,否则,你怎么会忘记呢?他也很焦虑,经过一段时间的统计,他得出了一个让他自己非常诧异的结论:原来每个人每天花在无效果的事情上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期。
这就是说,一个人每天忙忙碌碌,不等于真有成效,你干活麻利,干的活多,也不等于真有成效。但是忙碌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我有多少成绩似的,即使最后算总账成效甚微,我也可以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来自我安慰,就这样,不知不觉一辈子就过去了。很多人不就是这样的吗?所以,我真的很赞成梁冬的办法,你找一段时间,一周或者一个月,细致记录一下自己都干了些什么,有何成果。可以把这件事叫做“盘点人生”。人生是需要不时盘点的,否则就可能糊里糊涂地把自己给骗了,可是到期末写总结的时候,脑袋空空。像这种人,就更该加强盘点了,不要等期末。家长也不妨盘点一下自己的人生,而且可以把这个办法推荐给孩子。一个不时自觉主动盘点自己人生的孩子,长大后出成绩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读后感:的确如此,从大了来说,我们的教育很多做的基本是无用功。虽然好像,我们开设了很多的课程,耗费了大量的课时,孩子们的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做足了大量的功课和作业。但其实,除了能够在最终的那几张试卷上得到满意的分数而已,其实并没有多大实际的意义,当然在升学,晋级上确实一分就能淘汰不少的人。
而如果我们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我们的学生到底通过学习获得了那些能力,提升了那些认知水平,活跃了那些思维,…..可能就效率显得十分的低下了,甚至还有相当程度的副作用,让本来十分健康,有活力的,有想法的孩子们变的脆弱,呆滞了。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要去评价我们的教育质量,需要真的有一种敢于面对现实,有真知灼见的教师和家长来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的历程,包涵了知识的掌握,还有身心的健康,情商的高低等等。所以,有很多时候,并不见得那些十分用功的学生,就一定能学的很好,甚至考试成绩也不见得有多么的理想,这里面有效率的问题,方法,技巧,,习惯,关键还是有能力的差异问题。所以,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如果过于去追求分数,而无效的耗费大量的时间,有时真的是得不偿失。还不如,在孩子尽了最大的努力之后,适当的减压,根据孩子的特长,多留一点点时间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情,稍微关注一下他的兴趣爱好。这些的效率和效果都会比死读书,死做题要好的多吧。
所以从此而言,总的来说,我们的教育过程中的效能是低下的。所以造成了我们目前的教育的现状,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满意的,当然也无从说去满足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反而,我们需要认清现状,多从个人的角度来趁早做出个人规划来,集中精力去找准一个方向去努力。那么,自我的学习可能真的是一个终身的事情了。
于我而言,每天也觉得很忙啊,除了教学,班级管理之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阅读了。可能每天的阅读量在万字以上了,量很大。但是效果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基础比较差吧,还有能力的问题。要说我能自己能写出类似于我所阅读的这些作者的文章,还真的差的不是一点二点了。
王晓春老师的书的实用价值没得说,他的理论结合实际,有很强的说服力,也很接地气。说的深入浅出,一看就能让人明白问题所在。也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改变观念。这也是我看他的书,看的多的原因。
吴非老师的书,批判的多,一针见血,针砭时弊,有鲁迅先生之风。看的人大块人心,虽然会令有些人很尴尬,但是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了批判精神,是无从进步的,很容易倒退。
王开东老师的书,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教育情怀。天马行空,思维缜密。引人入胜,不会让人有思维疲倦,一道大餐。
而在公号里面的,詹大年校长的短文,十分的精辟,令人遐想无穷,但又能拨云见日。
茅卫东老师的文章的火药味比较强,针对性强,虽然会让很多人觉得面子上很过不过,但是又说的句句在理,句句是实话。能剥开我们的面具,敢于直面真实的世界。
连岳老师的文章基于自由主义的精神,在三观的的培养上是十分有益的,启迪了民智,让我们改变传统观念,更好的面对生活,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麻烦事。
所以,惭愧的是,如果要盘点自己的人生,过往还是比较遗憾一点吧。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即使到目前,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获,只能说从思想到行动还是需要更大的果敢和努力了。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