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哭!中国日报海外版惊艳世界,国内网友却不高兴了?
世界都惊艳的中国好设计
为何引起中国网友不满?
作为一个设计博主
每当看到走向世界的国产设计
阿圈总会由衷的感到高兴
这不,最近就出现了这样一组
世界级的中国好设计
《中国日报》海外版的版面设计!
先感受下设计大图
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渠道之一
这些设计无疑是一张绝佳的名片
把中式美学诠释的很有国际范!
比如这篇讲全球化的文章
高铁从中式刺绣中呼啸而过
并且在同一个地球仪里
全球化的意义不言自明
谁说工业化的文章
配图就只能是气沉沉的钢筋水泥?
设计师偏要将齿轮和钉子画成蝴蝶的形状
发财树这么典型的土味元素
竟然被画的这么精致甜美
科技不断更迭
前沿科技与古老文化能否共存?
实在太佩服设计师的脑洞了
“中国外汇储备降低至30万亿”
这么严峻的课题
都能被诠释的如此浪漫
考古学家对真相的探索
应该像淘金一样充满激情
“只要我们都牵起手(团结起来)
和平的小Fa Fa 就永不枯萎“
健康的医疗环境不能只是治疗疾病
更要给病人以春天般的关怀
媒体就像一个巨大的镜头
带你看清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么“洋气”的设计
却来自一只根正苗红的中国团队
就是《中国日报》的美术部编辑们
《中国日报》美术部漫画合影,前排左起:马雪晶、石宇、宋晨;后排左起:李旻、蔡艨、罗杰
其中主任编辑叫李旻
毕业于清华美术学院
从毕业起就就职于《中国日报》
美术部主任编辑李旻
期间为报社创作了很多亮眼的插画
其中漫画《微信控》还获得了
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早期她的插画设计
还不是如今的风格
更偏向于西方夸张的漫画手法
2010年《中国日报》版面
直到2017年
华裔画师倪传婧,凭借独特画风
登上了福布斯名人榜
主编李旻看后受到启发
在和团队的不断探索中
最终创造出了现在的独特风格
报纸发行后,外国网友
都被它的颜值征服了!
这样为国争光的好设计
按说应该受到大力赞许才对!
然而图片流传开后
却引出了很多刺眼的不和谐论调
比如热门微博下最高赞的评论
一上来就给团队安了一个
“瞧不起国内人民”的罪名
更有人呢大胆提问
“是我们不配吗?”
甚至有人认为,不止一家企业
有这种设计区别对待的行为
面对这些网友的置疑
阿圈只想说:
你们真的想多了
你们只看到国内外设计的不同
却忽略了好设计是需要时间的
根据百度百科
《中国日报》的海外版
都是周刊,也就是说
每幅设计都有一周的时间来准备
而国内的《中国日报》
却是每天发布一次,每次24个版面!
除去撰写,审核,印刷的时间
留给设计师的时间就非常紧张了
心疼编辑们,日复一日赶稿
已经挺辛苦了,还要被误解
所以说,难道国内就真的没有
专属本国人的优秀报刊设计吗?
当然有了!
不仅有,还频频获得国际设计大奖
比如被誉为新闻设计界“奥斯卡”的
国际新闻设计协会大奖(SND)
Society For News Design
好奇的阿圈在官网搜索了“China”
就惊奇的发现
自大奖成立以来,中国竟然
获得过359次奖项!
获奖作品中,针对中国人的
本地报刊杂志占绝大多数
下面我们就赶紧来看看
属于我们自己的优秀新闻设计
都是什么样吧!
早在2010年,《辽宁日报》的
《东北虎》贺岁长卷就曾获得了
当年的报刊设计类金奖
它用国画的方式
描绘了东北虎的特征、习性
官方是这样评价的:
“它在布局、插图、色调上
都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境界
简直无可挑剔”
近一些的还有2016年的《新京报》
人物特刊《2016数英雄 谁是英雄》
获得了新闻特别专题类银奖
将几位完全不同的人脸拼接在一起
组合起来却并不违和
采用类似方法的设计还有
奥斯卡影片《月光男孩》的海报
《新京报》获奖不止一次
2008年的《“误”种起源》
讲述了关于进化论的18个误区
获得了当年的科学专栏优秀奖
同年的汶川地震《逝者》特刊
用庄重的雕刻质感设计纪念逝去的同胞
获得了突发新闻类优秀奖
2013年《书评周刊》
获得最佳专题设计奖
2014年《新艺术》专栏
获得特别新闻类优秀奖
2014年《新京报》
旅游版面优秀奖
2012年,《经济观察报》
用人民币“¥”符号的创意设计
优秀版面设计奖
获得同样奖项的还有
当年的《生活方式》版面
还有2011年《东方早报》的作品
《90年党史长卷》
获得了专题设计类银奖
与之前的获奖作品相比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
把连续9期报纸拼在一起
就会组成一张讲述恢弘的长卷
(这里受篇幅限制只能放下3张)
So,看过了这么多
国产媒体的优秀设计,我们发现
并非中国好设计都在国外
为了做出更多专属国人的好设计
我国的设计师,从没有放弃努力
只是有的时候
受制于环境以及产品自身的因素
常常会限制了设计师的发挥
比如《中国日报》的美术团队就表示
“内容编辑就是限制我们创作的上限”
内容来自:《装饰》杂志
“我们会想这个东西入不入画,美不美,适不适合画,但编辑不这样想,他们会更多地根据内容限定画面的元素”。“编辑是我们的上限,有时候我们创作欲望与能量满满,但会被编辑所限制而表达不出来。”
回到这次饱受争议的海外版周刊
相信每个设计师的初衷
都是希望能把好设计传递出去
而这些周刊就是一个契机
让中国的好设计走向海外
就像中国日报美术部主任李旻说的:
这不也正是我们希望的吗?
编辑 | 阿圈呐
来源 | 你丫才美工(ID:Ymeigong)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