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该中国哲学登场了》读书笔记

2017-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长丰105

摘要: 对李泽厚的谈话记录进行深刻解读,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理解哲学。

关键词: 情本体  “度”的本性体

什么是哲学,相信很多人都解释不清楚。哲学,对于很多人而言,只是空谈。提起与哲学相关的人,我脑海中闪过的也就是柏拉图。如果不是范老的推荐,我也不会知道谁是李哲厚。李哲厚,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思想学家,少年得志,二十多岁时,就在五十年代的美学论争中成为一派代表,被称为是思想的启蒙老师。他实在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原创型思想家,既熟知西学,又与本土资源、精神有内在联系。他的著作及所提出的概念,几乎可以自成系统,囊括了人一生所要面对的问题:如何认识,如何审美,如何安身立命。

今天李泽厚的许多思想,或者已经称为“常识”而为大众习焉不察,或者仍被视为“异见”无法流行。但对于李泽厚,他何时在意过别人的评价。他一直在坚持和发展自己的观点。一个认真做研究的人,注定是一个孤独,不善人情世故的人,只有这样才能静下心来做研究。冯友兰写给李泽厚的对联就是对他学术上的肯定: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刚日读史柔日读经。

中国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字典里对某一个字的解释有时有很多种。生活中也碰到很多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所表达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中国式的思维或表达,可以走的很远,因为非常自由,随心所欲,很有穿透力,李泽厚学习西方哲学就是为了防治这种词语概念的模糊性。他提出的很多概念也在避免这种语言上的模糊性。

在中国,说到哲学,我们一般都会追溯到孔孟,国外的康德,黑格尔,尼采……对我等凡人而言,最终是太遥远。加之文化的差异,理解上又增加了一层障碍。海德格尔把无情无绪看做是人生在世最基础的结构。但李哲厚认为应该让哲学回到人世间的情感中来,回归到日常的生活中。海德格尔之后,该中国哲学登场了!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指出: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 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因此,这也与李泽厚提出了“情本体”的概念相呼应。无论哲学研究的是什么,都是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既然与人有关,那就绕不开情感。而中国思想的特点就是要讲情感。情本体理论的一个根本要义就是:让生的每个时刻都变成“真正自己的”。这也就是现代人所谓的“活在当下”,没有什么过去未来,当下就是一切。过去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未来的事情我们无法预知,现代社会充斥着太多的偶然性。把握好当下,过好每一个时刻的思想在引导着我们,生命本就脆弱,人生也充满了变数,下一刻是辉煌还是毁灭,我们无从知晓,唯有把握好当下,让这一刻有意义才是我们可以做的。哲学源于生活,但生活远远高于哲学,这也是为何现代社会有这么多未解之谜,我们却无法解释。哲学的用处之一就是人喜欢提问题,能发现问题,学会追问。哲学给人提供的是视角,是我们如何思考问题,看待问题。“情本体”既是现实生活的,又是哲学自身的。

别人问李泽厚,哲学研究什么,李泽厚说:哲学研究命运。而对于命运,中西方的认识不同,海德格尔认为只有上帝才能解救人类,而在李泽厚看来,人类只有自己解救自己,中国哲学正是强调自己解救自己。古往今来,中国改朝换代,强调的也是自己解救自己。现代社会,整体的风向越来越强调个体,包括现代的中国。中国向来以集体主义著称,我所生活的时代以及更早,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以大局为重,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要牺牲小我以成全大我,要礼让谦和,顾及别人的感受。但90后,00后的表现越来越倾向于对个体的关注。90后个性张扬,不喜欢跟别人一样,总希望与众不同,追求个性。 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90无需担心自己的生理需求,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感受,寻找自己的梦想,重要的是自己活得开心。正如李泽厚在《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中提出:应该看到个体存在的巨大意义和价值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益突出和重要,个体作为血肉之躯…… 将愈来愈突出地感到自己存在的独特性和无可重复性。这在当时思想尚未开放的人读来简直石破天惊,非常激动人心。而现在的状况正印证了李泽厚当年的观点。现代社会也越来越注重哪些有相对独立性能的心理本体本身。我们要关注生命偶然性的每一个时刻,让它变成是真正自己的。这也是越来越年轻一代的追求。

中国哲学,本真就在非本真中,无限就在有限中。儒家认为,生活的意义就在这生活本身,就在于把握这时时刻刻,没有先验的东西,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因为没有上帝,就更加悲苦,更加艰难,相信上帝反而简单。我的母亲就是一个基督徒,经历波折,生活中的一切困难,除了要自己要面对,要解决,就交给上帝。她对上帝非常虔诚。一日三餐,顿顿祷告。每日起床,睡觉也要祷告。就连我偶尔跟母亲撒个娇,诉个苦,讲一下生活中的不如意,母亲的第一反应也是我们来求上帝,上帝就在我们身边,上帝会帮助我们,我们把一切都交给上帝。以下是我听到的母亲的日常祷告:主啊,请你原谅我的软弱,我也是你的孩子。主啊,求你赐给你孩子刚强,叫你的孩子刚强,不能软弱。主啊,今天是星期六是敬拜你,是仰望你的日子!我的主,我的父,我把自己完全交到你的手中,求你医治和保守。主啊,叫你的孩子充满智慧,谢谢!一切荣耀都归给主,主啊,我要感谢赞美你!求主,我把我的孩子都交给你,孩子是你赐给我的产业,你赐给我的产业,你必须问到底,主啊,我决不会让你走。主啊,我的主啊,我的父,我把我的孩子完全交到你手中。主啊,你要保佑我的孩子,怜悯我孩子,帮助我孩子分担忧愁。主啊,请赐给你的孩子平安,叫他前面的道路都有你的带领,前面的灯光都有你的照耀。叫他能早日悔改,归向你的名。主啊,我现在什么都不靠,主啊,我全部都靠着你,依随你。你是亲爱的父亲,你是最爱我的。我是一个淘气的孩子,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主啊,你知道我需要你!主啊,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你的孩子除了感恩还是感恩,除了谢谢,还是谢谢!主啊,是你给了你孩子生命,你孩子一定会好好珍惜。主啊,愿父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请你免了我们的债,叫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全民,直到永远!阿门!”这就是西方的上帝,当一切问题都无法解决,无法解释时,我们可以把问题都交给上帝,上帝是万能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每一张美钞上都有一句:God bless you。有相关的研究报道,同样是患癌症的病人,有信仰,有宗教的人会活得更长,因为他们有心理依靠,一旦有了心理依靠,他们便愿意去相信,有相关的心理暗示,事态也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目前科学无法解释的。人越来越感到难以把握命运,因此也越来越希望找到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就是为了在精神上找一个靠山做生存的依靠,生活的依托。科学的发展,终究还是取代不了人的精神世界的需求,人不能没有

“所信”,不然无以 “心安”,无法生存。所谓哲学的作用,从最根本上讲,其实是作用于个人的,是让人能 “按照自己所相信的生活”。

中国的文化一直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里一直有一个“度”字。度掌握的好,烂熟于心,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哪里都有个度的问题。所以“度”具有人赖以生存生活的本体性。这就是李泽厚提出的“度”的本体性。“度”,就是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凡是都要把握好分寸,而这却十分不易。从中庸的角度来看,度是一种动平衡的状态。从某方面讲,阴阳的对立统一就是度。度是也道的动态,如果一种形态来衡量度适宜的状态,那就是自然。道学中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在佛学中,度有出或离的意思,出是出离世俗,离是脱离生死。“度”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中国讲“七情六欲”,“情”也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度”,但不能“绝情”,那就等于否定生命本身了。因此中国的汉字很多跟情绪相关的词语。西方的哲学是没有情感的,所以该中国哲学登场了。

我个人认为,哲学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就是中国思想中的参悟。哲学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而由于个体的不同,对每一件事情的认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抛开人类的情感来研究哲学。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偶然性,有太多的变数。而正是这么多的偶然形成了后来的必然。当今社会,大多数人都不需考虑温饱问题,有更多的的时间来思考让生活变得有意义。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要经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过程。如何把握好当下,珍惜当下,才是生活的真谛。哲学给我们提供了看法、意见、视角,总揽全局,并非一堆空话,毫无价值。这就如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的空气,我们不曾重视,但却不可或缺。哲学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形的渗透着,只是我们没有什么察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