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家园文润月心散文斋旅行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海天佛国”普陀山游记(二)

2018-06-29  本文已影响49人  城南杂说

古道初云寻桂子,白华山下看潮头

坐船到普陀山还有一大好处,假期的第一个上午,是各个旅行社的大巴正风尘仆仆赶来的时候,因此这时的岛上还是一片宁静。6点30分,“普陀山”号准时停靠码头,与老友简单“道别”后,我踏上了这片神圣的土地。

第一站,普陀山第一大寺——普济寺。香客们都在地接的指引下乘坐大巴直奔南海观音像,我和李兄却误打误撞的走上了一条小路,妙庄严路。越过一道牌坊,“如三摩地”四个大字映入眼前,这是佛门用语,是要人们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达到令心一境的入定境界。转过大字,一番前所未见的景色呈现出来,石阶小路沿着两山之坳渐渐消失在密林中,伴着清晨的薄雾,若即若离,如入仙境。白华山下,樟树成林、桂树成荫,向前望去,空无一人,向后望去,惘无一物。万万没想到,普陀山慷慨的给予了我一个如此宁静祥和的早晨,行走在林间,两旁山腰间的凉亭碑刻时隐时现。行至半途,有一四方亭,名曰正趣亭,因为正兴土石,所以没有久留。过了正趣亭,就开始走下山路,旁边也开始出现爬满青苔的青瓦白墙。一路上偶遇了三两位早起买菜的阿姨,彼此路过,虽然海岛生活让这几位阿姨没有了光泽红润的皮肤,可相遇时充满善意的眼神和微笑却让我更加陶醉这个初云薄雾下的林间小路。行至路的尽头,才看到路标上写着“妙庄严路”几个字。怪不得这一路如此宁静祥和,原来这路的名字是由观音菩萨的传说而来。匆匆忙忙乘坐着大巴车的人们,与公路仅仅百米之隔的山坳间隐藏着一番如此美妙的人间盛景,可惜却没人来欣赏,只留下了我与李兄心驰神往而不肯去的脚步。这是回头再看,妙庄严路一头的“如三摩地”讲的实在是恰如其分。在十几分钟的行走中,我沉浸在这宁静中,杂念全无,心于一境而不散乱。佛家讲求修为,而入三摩地是修行人士必经的一个阶段。拜佛的人们总是希望佛祖显灵、修功修德,只可惜佛祖的铜像从来都岿然不动。与其急功近利的直奔主题,莫不如动动腿脚去用心体会。佛祖在转动的车轮旁留给人们一次入三摩地的机会,可惜人们却总是无心顾及。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直接,可

有些时候不妨放慢些速度,动动腿脚,去感受一次心灵的万念归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