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即使看到漂亮耳饰心花怒放也始终抗拒打耳洞?
我对耳环的原生恐惧源于童年时看的一部湘西题材的电视剧。男人们都佩戴硕大的银圈耳环,然而也不知是怎么过审的,预告片里反复放着一人被族规惩罚时,硬生生被拽掉耳环,结果耳垂都拽豁了,半个身子都被血染红了。
年幼的我从此对大圈耳环留下深重的心理阴影,以至于日后一见戴大圈耳环坐公交的我都担心他耳朵被当成拉环,噩梦成真,来个现场版滋一脸血。
网图,侵删再说打耳洞。当初一度很好奇是怎么打的,问长辈和同辈闲聊收集到了出生扎、用米搓、用钉枪等不同版本。身边很多人打耳洞我都陪着去看现场版。很是简单,并不吓人。先消毒后钉枪,再回家养一段时间,日后经常戴耳钉一类的防止耳洞长死。长死了就蘸酒精通一通。
那为什么有些耳饰(耳环耳钉耳扣之类的)是真的很漂亮,看了万分心动,甚至有立马打个耳洞的冲动。但也很快会冷静下来?
网图,侵删除了童年心理阴影,还有就是儿时常在猪、牛等耳朵上看到耳标。豁了很大的洞,只是为了做标记,人类能够将它们区分开来。
这就往往会造成一种不良心智联想——牲畜、被宰割,被剥削,被压迫、被俘虏、被圈禁、被奴化、失去自由、丧失自我。
仿佛一旦有个耳洞,就会承担相应的恐慌。
我想,最深层的原因还是——自我才是最重要的,“我”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以整容这种极端的对身体的人工修整为例。
动刀子修容磨骨抽脂拆骨,或是直接在身体上捅个窟窿去迎合社会风潮拥戴的美感。这种对获得更多社会接纳和认可的期待,都或多或少会有某种急功近利的、急于借此改变命运的非理性的东西存在。
手术存在的后续恢复的风险和大量的资金姑且不论。真动了刀子就落子无悔,抽出来、割下去部分往往很难还原。再次填充也如同空荡荡的鞋里小脚旁添的棉花,怎么看都会有些别扭。
而时代审美风潮一直处在不断的波动变化中。比如当年的杀马特造型风靡一时,现在却成了某种群嘲的对象、某种土味沙雕的代言。这就意味着,今天流行的,明天可能就不流行了。今天是美的,明天可能就不再美了。到了那个时候,动了刀子的又该何去何从呢?(也许可以寄希望于整容科技发展变化……)
虽然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环境中,可能大部分男性的审美相对来说较为凝固——白瘦幼、锥子脸、大眼睛、大长腿。
在粉丝经济时代,任何存在大量追捧者的审美倾向和这种声势浩大的喜爱都意味着某种亟待开发的巨大红利。
这就导致整容似乎与某种巨大的红利挂钩。这种行为背后暗含着某种令人心惊的捷径——如果想要在婚恋市场上增加优势,或拿婚姻当长期饭票、当作毕生最大事业来经营;或是以外貌为核心竞争力(如一些网红、模特),为自己的事业开疆拓土。这一套整容模板或许可以征战四方。
不可否认的是,变美是件苦差事,能做到的人都很了不起。
确实有很多选择整容的人,是内心强大的野心欲望派。对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有着充分考量,一番决断后也不再畏惧。
目标明确,主动出击把握时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最终也算求仁得仁,无论在婚姻市场还是个人事业发展,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助力,攥住了扎扎实实的好处。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是时势造英雄。
但更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人选择整容是出于某种孤注一掷的绝望。他们的内心力量已经被现实生活搓磨得所剩无几,他们对自身的力量毫不自信。又不愿主动为自身的现实困境寻求出路、积极解决问题。
“变美”是某种捷径,也似乎成了他们挣脱出残酷现实的唯一的出路和最后的希望。比如婚姻出现变故,而一方供认的出轨理由是另一方已年老色衰。这已经不单单是种劈头盖脸的攻击和嘲讽,更暴露了对方的粗暴无礼没教养。
而另一方或是因为一些现实原因,或是因为自己无力供养自己,希望挽回或者存续现在的婚姻。顺着对方的话头,一时羞愤交加选择整容变美,很多时候都不会有满意的结果。因为这是对方的提出的这种借口,更像是一些无良缺德公司想辞退你,又不想付赔偿金。所以就日常各种刁难和无理挑剔,让你在方方面面都不自在,以逼你主动离职的的肮脏手段。
所以更多的时候,选择整容来逃避问题的人会发现,很多问题不是单纯凭“美貌”就能够解决的。即便不惜代价整了容,成了时代流行审美中的“美人”,那些整容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整容后还是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选择变美是每个人的自然权利,即使有人坚持整容,也实在没有必要苛责刁难和嘲讽。
但如果整容得来的美貌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不是让你更加自信,而成了你全部自信的来源。那么每一分人工改动,都是自我价值在内心的一种贬损和内在自我力量(inner power)的消耗。
得不偿失。
坚守自我和强化内心是比变美更艰难的路。
男孩子戴耳环也很漂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