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今天在知乎搜索了某个问题并浏览之后,我感到一阵不适和沉重。我看到了各种答非所问(里面有些个别可以理解)、戾气以及自以为是的浅薄和傲慢。在一些答案的回复下面,许多人连基本的尊重,基本的“好好说话”都不会。而高票数的答案里,我也几乎没有找到一个我想要的答案。这里面包含了各种现象、原因,而我就其中某个点说一说。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心理学课程叫《非暴力沟通》。老师主要提出了四点: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在那些引起我们感受的事物背后,其实有一个“需要”支撑着我们。这需要可能针锋相对,而太多的人用错误的方式来满足需要,冲突由此产生。
当你很喜欢某个事物,你便难以忍受别人讨厌它,就如你很讨厌某个事物,你也无法理解为何别人喜欢它。喜欢和讨厌都是一种趋向,而这趋向之后也时常带有更深层原因。
非暴力沟通的要旨便是让我们看到这些原因,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可惜现实是,我们往往看不到。在各种因素的主导下,我们常常习惯于一些不经确认的评判,难以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有时甚至连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都没有体会到。我们生气,但没有意识到自己通红的脸,我们悲伤,也没有意识到正在流淌的泪水,我们时常放任自流地让这些情绪肆意流淌,更别提去瞅一瞅摸一摸那藏在情绪河流下被称为“需要”的石头。于是知乎的那个问题中,便浮现了那些尖刻的话,那些难听的话,那些阴阳怪气的话,那些不假思索的话。
我们要意识到这点。我们需要下功夫去觉察。这是一个慢慢修炼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非理性的全然否定,比如要求克制压抑你的怒火或眼泪(这也是有些朋友认为的“觉察”,因此他们可能会说觉察是很累的),而是让你觉察到意识到那些情绪,去看到背后可能隐藏的原因。这样做或许会让当下的你稍稍舒适一点,甚而平静下来。在这慢慢走向自己、走向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也更能够理解与包容。
当然,这不容易,但不容易并非不做的理由。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在这句话中,虽然包含了“无法”这个词,却让我感受到的不是无力,而是清醒和释怀。写下这篇小文、打下这句话后,我也感到对今天这件小事释怀了不少。
PS:那个知乎问题是:【你为什么支持废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