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声音每天写1000字谈写作

总结我的一篇爆文得到的写作启示

2017-01-18  本文已影响311人  哲妈说教育
图片选自网络

我们的书单决定了我们的过去,

同时也指向一个辽阔的未来。

                                  ——雨季的梦想

继2016年7月6日我在简书写出了第一篇爆文《<余罪>我看完了两季,悟出了8个道理》,获得两万多的阅读量,接近七百的点赞数之后,时隔半年时间,我才终于又在2017年1月12日写出了第二篇爆文《你没穷过你不会懂我》,获得一万多的阅读量,八百多的点赞,关注量增加了将近四百。

在这半年的空窗期里,我不是没有写,而是写了没人看。同在一个专题写作群里,别人写的几乎每篇都上首页,每天都上首页,而自己写的想上一次首页也难。偶尔有一篇上了首页,可是各种数据都很惨淡,那种失落之情和所遭受的打击比没有上首页还要糟糕。

于是,我开始问自己:我是不是不适合写作?或者说不适合在简书写作?都说一个作者想要写出好的并且多人看的文章,就一定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写出读者之所想,让读者看了以后受到启发,有所收获。简书的读者大部分都是在读的大学生,或者说刚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我不过是一个普通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即使后来也函授了大专和本科学历,但是依然自觉低人一等、技不如人。

还好,通过阅读别人的文章,我明白了写作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写到一百万字不足以谈写作。也知道了一些学历只有初中毕业的人所写的文章也获得了很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所以我放下了心浮气躁,让自己静下心来,写自己想写的文字,写自己能写的内容,历经了半年时间的黑暗,终于看到了一点点亮光。也终于明白,简书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平台。

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历程和一篇爆文的诞生过程,忽然就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想法,于是今天把它写下来,当作是一个自我的总结,如果对于同样喜欢写作却找不到突破的你也能有所帮助,那自然是最好不过。

一、用心写下去,勇敢投出去,你会越来越棒。

不记得是从哪儿看到的这个句子,反正一看到就喜欢上了,立即把它用作我的微信签名。因为当时我能写的大多是个人感悟、亲子育儿类的文章,与别人所写的相比,总觉得自己写的太过小家子气,难登大雅之堂。

当我从一个作者总结的写作经验中看到这句话时,心情豁然开朗,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害怕丢人现眼,用心去写好自己能写的文章,然后勇敢把它投出去就好了。后来,我把有感而发的一篇文章《孩子,这就是努力读书的意义》发布在简书以后,虽然也没能上首页,但是却被简书一位大咖“用时间酿酒”看中,他把我的文章转载他的头条号,没想到一夜之间获得了18万的阅读量,三百多个点赞,读者评论数百条。

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鼓舞,我忽然明白了文章不一定要上首页,只要你写得足够好,一定会有人喜欢的,也一定会越写越好的。

二、从读者的反馈中获得灵感。

在几百条的评论中,有很多支持我的观点的,也有很多反对和批判的。我本来觉得自己写得很真实,也不过是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但是想不到引来了那么多的批判和指责,对我内心的触动和打击很大,于是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另一篇文章《你没穷过你不会懂我》。所以有看了我那篇文章的读者说,正是那些反对和批判的声音成就了我这篇文章。

用时间酿酒也说:写文有了更多的反馈帮助会很大。

所以不管写得好与不好,你尽了自己的努力用心去写好,然后把它投出去就对了。读者批判也好,喜欢也好,对自己都是一个反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以让自己看清前面的路。

三、起一个好的题目很重要。

《你没穷过你不会懂我》最先起的题目是另外两个,一个是《你没穷过你当然可以瞧不起我》,另一个是《你没穷过我不怪你瞧不起我》,但是都对这两个题目不太满意。第一个觉得太霸气,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理直气壮的感觉,把自己放在了读者的对立面上,所以放弃了;第二个题目有指责读者的成分,好像读者不理解自己瞧不起自己便是读者的错,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所以我又放弃了。后来通过反复思考和推敲,终于想出了一个满意的题目《你没穷过你不会懂我》,没有盛气凌人,没有互相指责,心态显得比较平和,于是就用这个题目发表了。

我的另一篇文章《愿所有的青春都不被辜负,愿所有的暮年都不缺陪伴》也佐证了这一观点。最先是以《那不是电梯,那只是一个小小的房间》为题发布,但是投稿了五个专题,很快遭到两个专题的拒稿。我一直坚信自己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写得挺好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最先发布在公众号也获得不少读者的点赞,有一位读者还说很感人,都看哭了。后来我想应该是这个题目不好,虽然我的本意是引起大家对空巢老人的关注,但是有点嘲笑的成分,尽管我真的没有这个意思。后来删除以后把题目改成《愿所有的青春都不被辜负,愿所有的暮年都不缺陪伴》再投稿,很快就被几个专题收录并获得编辑的打赏然后被推上了首页。

所以,几千字的内容都写出来了,真的不要忽视花多点时间写个好点的题目,那是第一眼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

四、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写《你没穷过你不会懂我》这篇文章的时候,单是写出四千多字的内容,就花费了我三四个小时,因为都是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写的时候还算是顺利,但是也因为是自己经历过,所以总觉得某些地方写得不太满意,可以写得更好一点,最后升华主题的部分也不够简洁。

所以文章写好了以后,我反复修改了七八次。每次想到一点就改一点。很多次都觉得满意了,关了电脑,又想到某个地方修改一下会更好,于是重新开机。甚至晚上十一二点躺到床上以后,一想到某个地方可以怎样修改,又马上起来打开电脑,如此反反复复,才把文章修改到自己满意。我想,这就是科比在TED演讲中说到的“痴迷”,当你做一件事情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那一定会带给你不错的回报。

2017年1月12日晚,当《你没穷过你不会懂我》阅读量破万的时候,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昨天好累,因为工作之余写了一篇四千多字的文章并多次修改;今天也好累,因为工作之余忙着回复读者评论和简信。感谢简书提供这么好的写作平台,感谢那么多读者的理解和鼓励,让我看到了前面的光亮。

五、做最真的自己,写真实的文字,吸引同样真实的别人。

很多大咖都教我们要如何从读者的角度去立意,去选题,但是我觉得那应该是在你的写作达到一定的高度、你可以随意驾驭文字和取材的时候,而像我这样的写作菜鸟,我觉得还是先写自己能写并擅长的内容就好了。只要你三观正确,只要你写出了真情实感,就可以打动一些有类似经历的读者、引发读者的共鸣的。

《你没穷过你不会懂我》在发布之前,我真的没有想过要吸引多少的关注量,获得多少人的喜欢,我只是单纯的想着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算是对自己的苦难的童年经历作一个交代,也算是一次练笔。但是没想到却获得了很多读者的共鸣。他们当中有在读的大学生、有博士生、有出来工作的同龄人甚至也有比我年纪大的人。但是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农村走出去的,都曾经历过艰苦的童年生活,所以对我的情况特别理解。

当然也有出身富裕的,他们看了我的文章以后说,被我笔下那种惊心动魄的贫穷给震惊到了,特意给我打赏,感谢我让她看到了另一种生活,让她更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正如一位读者评论说:写自己想写的,文中有没有感情,读者是能够感觉出来的。首先得取悦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以上就是我通过一篇文章所受到的几点启示,如果你觉得对你同样有用,请留下一个喜欢再走。让我们边写边学,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到达梦想的高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