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读书俱乐部》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何帆读书五法

2016-12-16  本文已影响421人  小龙女读书会

16年国庆假期,罗辑思维得到APP付费订阅栏目《何帆大局观》连载著名经济学家何帆的读书心法,非常受益。此为笔记,分享给大家。

第一招:六经注我,不是我注六经。

我注六经,就是读什么书都抱着学习的态度,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六经注我则是读之前就大概知道想从一本书中获得哪些收获,把别人的知识拆解掉,拿到自己的工作间组装。

追求读书速度是一个错误。

用眼睛“看”书,而不是“读”,总在肚子里默念,是快不了的,听音频听习惯了,读书速度也不可能快。自由跳跃。

读书快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完的收获大不大。读书不是为了记住,忘记之后留下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记住的东西,反而不是你自己的。你读完之后记不住没关系,读书并不是为了记住。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博闻强识不再像过去那么有优势。

读者的四层境界

第一层:读到好的观点,摘抄,记下来,写文章聊天时候拿出来显摆。但那还是作者的。

第二层:把每个作者关于一件事情的看法都记下来,并且还能点评一下谁数的更有道理。那就是一篇文献综述,你就是可以署名的作者。

第三层:继续读,还是这个问题,你读了上百本书,读了不同领域的书,那你就可以侃侃而谈:关于这个问题,最早是什么样的,后来是怎么变化的,现在又是什么情况,未来可能如何发展。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了。六经都成了你的参考文献,为你的一家之言服务。

总结:

带着自己思考的问题去读,带着自己的困惑去读。

读书当然要力求精准,一字之差,可能会谬以千里。但抠的太细,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时候,恰恰是一知半解之中,会爆发出创新。

(看来抱着学习、记住观点的想法的人不是主动阅读;带着问题和困惑来读,有批判性思维和随时拆解的态度来读,要把作者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才是主动阅读。)

三流艺术家模仿,一流艺术家剽窃

六经注我,所有的书,都只是为你的创造提供更多的素材。你想怎么用这些素材就怎么用。主动权掌握在你的手里。

说到底,这种主动性是最关键的。大部分人之所以习惯“我注六经”,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要思考什么问题,想在哪些方面有创新。

想要“六经注我”,你得有贪欲,还要有激情。模仿止于你做出来跟人家一样的东西,剽窃是要把别人的东西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这就得有一种强烈的“拿来主义”的动力。

问答:

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不需要渐悟,顿悟就行。从读书一开始,就可以做到以我为主。六经注我并不是为了诠释自己的观点,而是为了和别人参详印证,是为了从别人哪里得到新知。

第二招:慢读经典

学经济学,经典就是论文;学人文学科,要读原著,不论是什么原著,读过原著和没读过原著,境界一定不一样。

最管用的是基础理论、基本概念

精读:慢,反复体会。

Eg:读经济学,要精读的包括:1、教科书;2、研究生阶段需要读的经典论文;3.经典著作。

初中高级经济学的差别并不是思想越来越深刻和高深,而是方法的逐步提高,需要的数学越来越多。

学经济学的往往有个毛病,喜欢追学科前沿。在实际应用中,最管用的不是前沿理论,而是基础理论、基本概念。所以读教科书就行。

看似复杂,其实都是从基本模型延伸出来的,这些模型称工作母鸡。越是新颖的学科,越侧重于论文研究,甚至是没有发表的论文。

境界却决于经历。你如果总是读通俗读物,永远也不可能接触到最伟大的灵魂。你没有经历过思想的天路历程,就无法得道。

你不需要把所有的经典都读完,但读过的经典和没有读过的经典是不一样的。

一时读不懂,不要着急

三流作者写的东西,大多写的非常斩钉截铁;一流的作家不是这样的。好的经典著作充满了怀疑和对自我的怀疑,有很多自言自语,有很多自我挣扎。经典著作经常会出现反驳自己的情况,就是他不会认定自己的观点在任何情况下都对,而是说该观点在某种情况下或许会变得不一样。

读经典能让你学会把一件事掰开来、揉碎了、从正面说,从反面说,这样才能磨练你的思维,不让你轻易被洗脑。

读不懂不一定是你的问题,也可能是经典的问题。读懂的认真品味,读不懂的暂且放过。

经典著作是要反复读的,每一次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找到的秘密。

“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我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的作品。”——卡尔维诺

第三招:泛读

1.顺藤摸瓜

读书要有品位。

烂书不如不读。怎么培养读书的品位呢?

读书评,节约时间;读过的再看书评,也会有新奇的感觉。

把自己喜欢的书多读几遍。

一流作家的三流作品也要比三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好。一流大学找年轻教授。在一流大学里,年纪轻轻就能评上教授,总有过人之处。如果他们研究的领域正是你感兴趣的,不妨关注这些学术新星。

2.交叉阅读

一个时期读一个主题,但同时打开多本书。一是可以换脑,休息休息,二是可以参详印证,激发思想火花。并且一本书里没说清楚的地方,说不定另一本会讲的很清楚。

3.随手记录

不动笔墨不读书。标注、划线、关键词、内容总结、感想等等。

每一段话,可以在旁边写上关键词。每一小节,可以在开头写上内容总结。每一章的后面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总结内容的时候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

一边标注一边读,有助于集中精神。

4.有张有弛

好的作者,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诠释。读到这部分的时候,你要慢下来,留些时间,想想作者是怎么论证的。

5.化零为整

时间碎片化,标注和笔记帮助重新续上。

要找到作者的线索,读完一本书,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中心思想总结一下。想象下,如果跟朋友介绍这本书,会怎么讲?用三五句话,总结出来。

6.自建索引

读完一本书,把最感兴趣的内容按照关键词列出来,不要太多太详细,随手写在后面,对以后再查找相关内容很有帮助。

7.不断扬弃

不同时期会读不同的书。原来觉得好的现在未必还能看得上。曾经读过的书必须忘记,曾经相信的真理必须抛弃,写过很多字说过很多话之后必须沉默不语。

第四招:自建体系

除了专业学科外,还建议读以下领域:

1.历史意识让人更准确把握世界

在读历史时,要把握脉络,对横向和纵向的时间有一个历史的概念,也就是要搞清楚哪个历史时期在哪个历史时期的前面或后面。如果横向比较,就能更准确地把握整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读历史还要注意,必须努力让自己还原到当时的处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如果把历史变成庸俗的历史,虽然你会知道很多历史上的人和事,但是你很可能完全没有历史意识。

2.心理学促成更清晰的自我认知

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脑神经科学

有助于更自觉地发现自己在认知方面的缺陷。

3.科普读物会对处理问题有启发

科普读物不一定与你的具体研究有关,但会对你在工作或生活中处理问题有启发。

科学哲学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科学、分辨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是很有帮助的。

4.严肃小说有对人性的深刻体察

与其读人物传记,不如读小说。很多人物传记都有自我吹嘘、自我粉饰的地方。小说可以锻炼“共情”能力。

文笔好的人俯拾皆是,但能够讲好故事的人寥寥无几。

问答:

推荐书籍,要循序渐进,第一本《思考快与慢》,帮助你认识自己的思维误区;第二本是《象与骑象人》,帮助你认识自我;第三本是《策略思维》,帮助你了解博弈论;第四本是《大而不倒》,帮助了解金融和金融危机;第五本是《钢铁、枪炮与病菌》,帮助从更宏观的角度培养历史观。

第五招:为写而读

教书、写作是帮助自己学习的好方法。不教别人,不知道自己到底学懂了没有,不写下来,不知道自己的思路到底清晰了没有。

教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需要双方的配合协调。写作则是更平民化,但与讲课有同样的效果。但你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原以为天衣无缝的逻辑中有很多漏洞。

写作和农民种地一样,过程辛苦,但最后的收获就是靠辛苦换来的。习惯了就不觉得累了。只有经过写作的磨炼,你才能把思维的逻辑梳理清楚。

最简单有效的写作形式是复述

为写而读的好处是可以极大地提高阅读的兴趣。能锻炼出比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在职场上绝对能占优势。

建议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不是抄金句,不是抄目录,而是要用自己的话,把全书的内容复述一遍。

理解比评价更重要,要想清楚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能不能把你读过的其他书与这本书串起来,同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另外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说的是同一件事吗?他们是在一个“问题域”里吗?这样,你的判断力和理解力自然会大大滴提高。


任何一种告诉你们可以不劳而获的许诺,都会最终从诺言变成谎言。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技艺,它的诀窍并没有发生革命。真理只需要不断地提醒和重复,不需要重新发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