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文章大学生活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杀死那个三好学生

2017-08-07  本文已影响1465人  黑眼豆豆写字的地方

一、

闷热潮湿的夏日,某高校正在报告厅举行表彰大会,刚刚获得上学期“三好学生”的孙郁杰被系主任邀请代表xxx系给全校师生们做三好学生发言。

那是一个所有无聊学校都喜欢搞的表彰大会。

大概因为自己所管理的系中有像孙郁杰这样成绩优秀、经常代表学校去外面参加比赛,并屡次获奖而有些莫名的优越感。

系主任得意地坐在嘉宾席,准备听自己眼里“三好学生”接下来的精彩发言。

孙郁杰走上发言台,首先向下面的同学和老师鞠了个躬,然后说道:“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xxxx系在这里给大家发言……

这又是我们从小到大听了无数次的开场语,底下学生玩手机、交头接耳层出不穷,对于接下来轮到谁发言,他们漠不关心。

“今天我站在这里,我想告诉你们,我们活了20多年,但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

其实你们都明白,学士服是租的,毕业论文都是抄的,答辩都是水的,实习报告是假的,三方合同是骗就业率的……一切都是假的,包括我这个三好学生也是假的

这下子,底下的学生沸腾了,全都抬头注视着前方,好奇究竟是谁敢说这种话。

而底下的系主任头皮发麻,坐不住了,站起来一直向孙郁杰比手势,让他别说了,别说了。

突如其来的演讲让底下的领导也坐不住了,纷纷在讨论这个是哪个系的学生,而一旁的系主任脸上已经发紫了,担心孙郁杰又会说出什么胡言乱语。

孙郁杰继续说着:

“三好学生已经被杀死了,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三好学生最关键的是学习好,但是现在你们看看如今三好学生评选像个什么样子?

只要你成绩不挂科,大学参加几个社团活动,随便几个那种只要报名就能获奖的比赛,你的素质分蹭蹭的往上涨,那你就是三好学生了。

这就导致平时那些吊儿郎当,到期末开始疯狂加分,巴不得能加的分全部加够。

今天我就要告诉那些靠加分评选上的三好学生,你们和“三好学生”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你们身无长物,不学无术,有的仗着自己在学生组织的,利用组织给他带来的光环,肆意挥霍组织的名声,有的整天混吃混喝,无利不图,老是想着走捷径,没有一点人生目标和学术追求。

“还有,你们再看看周围又有多少人愿意拿三好学生呢?如今三好学生已经完全没有各种奖学金具有诱惑力,而这奖学金申请、竞选的背后又有多少黑幕呢?

底下的学生开始欢呼雀跃,起哄鼓掌,他们觉得好久没有听到这种真话了,仿佛台上的孙郁杰是他们的英雄,纷纷走向演讲台下,开始为他呼呐。

坐在下面的方旭面露尴尬,他知道孙郁杰说的就是他,他已经感到被挑衅了。

底下的领导也都慌乱了,身体左右扭捏,而那个系主任在一旁大喊着“赶快把麦克风掐了,快点,快点

整个表彰大会已经变成一个闹剧……

系主任觉得自己教了20多年的书,当了八年的领导,听过无数的演讲。

哪一个学生不是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哪个不是按照剧本一字一句演讲的

孙郁杰是第一个让他难堪的。

他感受到被严重的侮辱了,孙郁杰让他脸面无存,他的人生没有这么窝囊过,有那一瞬间,他甚至想杀死这个三好学生,杀死这个胡言乱语的坏学生。

最终孙郁杰的麦克风被人掐了,但也于事无补了,至少他把该说的都说了。

演讲闹剧过了之后,同学很少见到孙郁杰了,有说被学校开除的,有说转学的,还有人说怀疑得罪太多人了,被人给谋杀的。

但结局是什么,没有一个人知道。

二、

时间回到四个月前,孙郁杰和方旭是同一个寝室的室友。

孙郁杰在大学里一直是个学霸,大学期间除了上课就待在图书馆,室友们平时基本看不见他。

因为一心想要读研,他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大学里也没参加什么学生会、社团组织。

而方旭从刚进大学就像初生牛犊一般,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只要是他有兴趣的社团,一个都不落下。

孙郁杰和方旭虽然在一寝室,但基本毫无联系,如同陌人,互不干涉。但其实他们内心知道对方对自己都有偏见。

孙郁杰在方旭眼中就是“只会读书不会玩,高分低能,没有想法”的人,被方旭所鄙视;

而在孙郁杰印象里,方旭是个特别喜欢特别显摆的人,今天又和哪位领导聊天,明天又参加什么峰会,而在孙郁杰眼里根本看不上。

新学期刚开学没多久,又到了评选三好学生和奖学金的时候了。

大一大二孙郁杰连续两年都是班级第一,而且每次各项成绩都比后面的同学高出一大截。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学期,期末成绩排名出来了,不出意料这次第一又是他。

但是这次他和第二的差距已经很小了,上学期临近期末的时候,不巧身体又出了一点状况,但还好,庆幸自己还能拿到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

可是等到三好学生和奖学金公告出来的时候,他惊呆了,原本是班级第一的他降到了第三名。

看到第一名的名字,方旭,他当时就震惊了,因为在他眼里,方旭成绩一直都很一般,好几次老师课还没上完,他就从后门溜走了,为什么会排在班级第一呢?

他仔细看了看奖学金评定各项成绩,智育成绩他完全碾压方旭,可是在其他素质分上,因为他没有在社团、学生会担任职位,这一学期也没参加什么比赛,素质分为0

而方旭,他知道是学生会某个部门的部长,参加了很多学院活动,各项素质全是满分。

可孙郁杰觉得很不公平,他认为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就是奖励那些成绩好的人,而不是平时吊儿郎当,期末靠加分抢他人的名额

不满,不屑,这种状态一直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他突然想到有一次,方旭在寝室疯狂的整理东西,原来都是为了找各种奖状,为了各种加分。

孙郁杰心态彻底崩了,他觉得自己读了20多年书,取得的各种成绩都是他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

虽然以前三好学生评比也会有一点问题,但基本上是成绩决定一切,至少大家觉得你成绩比人家好,拿三好学生无可厚非,而且成绩做不了假,至少还是公平的。

如今面对这个靠加分换来的三好学生,他的人生价值观被彻底颠覆了

从小学、初中、高中孙郁杰一直都是三好学生,有一直都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孙郁杰从小就带有一点叛逆,好胜心特别强,而且特别容易冲动。

孙郁杰觉得当年三好学生的含金量还是很足的,每次期末拿成绩报告单,听着老师念三好学生名单,心中都有几分忐忑,渴望自己被评上又假装很不在乎。

自己班的人还愿意拿五张优秀积极分和他换一张三好学生他都拒绝了。而且拿到三好学生的同学,至少假期不会过的很失落。

而如今,大家不在乎三好学生,反而更加在乎奖学金,以及奖学金的金额,这让孙郁杰非常不满。

虽然这次孙郁杰成绩排在第三,但按照大一到大三的综合成绩看,孙郁杰还是第一,他即将代表学院参加的表彰大会,他已经想好说什么了。

三、

以上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当里面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却普遍存在我们生活当中。

自1982年起三好学生评选至今已持续了35年

1953年,毛泽东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重要讲话中,告诫青年人要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并明确要求把“三好”作为青年团工作的方向。

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又明确强调:“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样就确立了德、智、体三好标准,从而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总体目标与诉求。

“文革”中三好学生标准被废止,十年中始终没有明确“三好学生”的地位。

“三好学生”成了所谓“白专学生”的同位语和“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榜样形象。

1982年5月5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公布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规定“三好学生”的标准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

这是我们所最熟悉的“三好”的内涵的版本。

三好学生是社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持续了35年仍具有较为广泛的现实意义和现实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好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其不适宜性。

从各大高校制订的相关“三好学生”评选条件和评选细则中,可以看出基本上也只是一些空乏的务虚性的规定,因而缺乏实际上的可操作性

▲浙大三好学生评选标准 ▲天津大学三好学生评选标准

学习好,内容规定有为“四化”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学习成绩优良或有显著进步;

再如身体好,内容规定有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身体健康。

再拿其中“一好”思想品德为例,内容规定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挤中国共产党,热心为集体服务,积极参加劳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等;

上述这些空泛规定,显然是没法操作的。

学校为了提高可操作性,唯一可以量化操作的就是运用绩点这一硬杠子,即在“学习好”根据绩点高低进行排名

在“身体好”方面规定了体测成绩

至于曾经被摆在首要位置的“思想品德好”,这条又太过抽象,很难刷下人来,就只能完全跟着感觉走了,而且大学入了党的,“难道思想觉悟会比普通人低吗?

四、

现在“三好学生”诱惑力已经不如从前,取之代替的是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等等。

尤其那些“巨额”奖学金,竞争更为激烈,里面涉及的利益更加复杂。除了看绩点,很多学校还看重其他附加素质分。以某学院为例:

1.单项竞赛、学科竞赛

2.发表论文、发明专利

3.科创工作

4.社会工作

5.无偿献血

6.专业思想

7.公益活动

8.其他经学院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认定给予的加分。

所以原本“三好学生”竞争变成了金钱的竞争,变成了谁的申报材料多,谁的论文写的多,谁的奖状有分量,已经完全背离了原本奖项设立的初衷了。

我们经常听到诸如记得两个同寝室的女孩,为了5000块钱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撕破脸,在办公室跟辅导员拍桌子,寝室里撕逼,两同学为了争夺保研名额,上演互爆黑料大戏……

钱理群先生曾经谈到大学教育提到一个观点:

我们的大学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高晓松谈到中国的教育说到:

“现在的教育,只教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老师没有风骨,学生不再求知!”

但愿那个怀揣理想的三好少年不被杀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