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量思维

2019-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武晓明

一 提前量是养成好习惯的重要心法

重复练习,是一种好的行为习惯。如何保证每天的习惯行为能够坚持下来。常用的策略有两个:

二 提前量与未雨绸缪

古人讲未雨绸缪,是应对风险的预防措施,强调将风险防范做到前面,用储备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用四个字就形象地描绘出提前量的本质。

但是,未雨绸缪过于抽象,没有量化指标,没有行动指导方案,所以多年来尽管人们都学过这个道理,真正能够使用的人却不多。原因是什么?

如果读读美国人写的商业类书籍,日本人写的商业类书籍,再与中国经典的商业书籍比较,就会发现,美国人强调行动方案,日本人更细致,用图表把看似简单的道理说的更清楚。而中国人含蓄的表达方式,要求读者反复理解实践,才能将其内化为心法,落实到行动。

提前量思维,比未雨绸缪更具体,强调近期的风险预防,通过主动提前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保证能够有能力应对风险。这里的一定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习惯单位的量,由于数量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所以提前量并不是口号,而是真正容易落地的行为方针。

三 提前量与积极主动

《高效能人 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然而要想把不积极主动的人的行为改变为积极主动,困难很大。观察身边的人,拖延的行为往往很难改变。

但是,七个习惯的基础就是积极主动,只有主动出击,行动起来,才能变得高效。

显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是那么大。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只有七个观点,销量却能达到上亿册的原因——即本来七个习惯一篇文章就能写完,随便刷刷朋友圈、网上看一看地七个习惯的文章就行,根本不用买书——但是实际上根本做不到,所以人们必须买回来看看怎么回事。当然买回来读也不一定能做到积极主动。大量企业培训中都包含七个习惯的培训,费用很高,讲的也很精彩,但是想落实到行动上仍然很难。

关于七个习惯,我自己看过PPT讲解,刷过网上分析文章,读过原书,听过讲书和书评,也没有能够真正做到积极主动。

原因是什么?如何能做到积极主动呢?

我直觉——提前量思维可能是变成积极主动的重要策略。

首先,提前量符合J曲线思维,即投入有下限且短期,收益持续长期且无上限。有了量化的提前量,投入的工作就有下限预期,例如写三篇文章,提前发表要求的论文,提前备好课,准备好上课的素材和装备,提前规划好行程等等。

其次,由于有了提前量的行为,心理变得平静不焦虑,行动起来更专注,高效,从心理层面助推高效工作。

最后提前量本身就是积极行动,经常做提前量,重复做,通过增强回路效应,就能真的变成积极主动起来,用量变引起质变,用重复提前量这个行为强化积极主动,按这个逻辑,做到积极主动也不是很难的事。

四 提前量与自我加压

提前量思维具备积极主动的属性。坚持这个策略,可能会增加短期内的工作压力,或者增加每一天早上的工作压力,或者是这几个月的工作压力。

但是,由于是自我加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压力任务,内心并不会产生抵触,行动也不会变得消极。

当然,做到自我加压,并不是容易的事。或者说长期自我加压,让自己处于学习区,本身就是一件挑战的事。参阅有关《舒适区、学习区、危险区》的文章。

做好自我加压,有几个需要注意的:一是目标明确,且围绕人生的长期目标不偏离;二是自我加压,必须做好精力管理,吃好,睡好,健身做好,有了基础保障,才能有效开展自我加压。三是思考要有前瞻性,做好战略计划,围绕打造自己的内核来开展工作,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开展战略布局,有战略步骤最好,有作战地图更好,这样就不会感到太焦虑,相反因为有目标,自己才有更大的积极主动的动力。

五 提前量与应对风险训练

经验就是对小概率事件的熟悉程度,也就是说,掌握一项技能的核心标准就是能应对不确定的风险。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提前量思维就是一种应对风险的训练,主动侧重于数量上的、时间上的提前,例如每天要健身的习惯,如果遇到加班、或住院、或出差旅游,或受伤,等等怎么办?

首先,加班的话,根据加班的工作量,提前规划安排写作、健身的时间,尽量早起完成。而晚上遇到的不确定性更大,加班很晚,应酬到深夜、陪病人到深夜?所以通过早起行动,甚至做好提前量,或者做好代替型预案,就非常重要了。这个问题大家都懂,但是由于缺乏提前量思维,行动上不够积极主动,进而造成拖延与放弃的不良后果。

健身前的热身, 就是应对受伤风险的提前量。在写这篇文章前,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热身的重要性。实践中的家里的运动、羽毛球活动前的热身做的都不好,尽管知道怎么做热身,但是由于认识上不到位,认知未能升级,行动上要么不热身,要么草草应付一下。这就将自己暴露在风险之中了。

类似的还有刷牙,久坐后的舒展、长时间盯屏幕后的护眼等等,都要运用提前量思维做好前热身和后热身,以应对可能的风险。

如果要进行讲课比赛、竞选的演讲,提前量思维就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大量练习,提前考虑到各种情况做出应对,以及心理上的准备。观摩TED里的演讲,品味《中国好声音》几个导师之间的碰撞对话应答。

案例:雷阿伦,比赛前三个小时就到场地,开始投篮练习,比赛时已经手热了。重点是提前量

老虎伍兹在大赛前一周就要赛场进行适应,包括心态的适应,重点是提前量。

可见,提前量是高手应对大赛或不确定性的重要经验和投入要素。

六 提前量与重要-紧急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中,将事情按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划分,强调优先做重要不紧急的事,不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这个理论是进行时间管理,做任务清单时的依据。

结合提前量思维,我认为必须重要不紧急的事就是提前量针对性要打磨的事,把不紧急的事提前准备,符合时间管理原则。

人生算法中的内核,也就是发动机,竞争力,需要用提前量思维进行做,这就是主动握住命运的喉咙,主动操控自己的人生走向。

采铜在《精进1》中将事情按收益值和半衰期长短划分为四类,以决定一件事是否值得做。结论是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少做短半衰期、低收益值的事。而收益方面,还要考虑长期和短期收益,因为有些收益是可以持续增长的。结论是重要关注方法、技能以及具有稀缺性或不可替代性的核心竞争力,列举出了长半衰期的事

因此,建立习惯时参照这个清单,去掉不好的习惯,养成好的习惯,并且聚焦核心任务,用提前量思维积极应对,实现高效能。

七 提前量与PDCA

提前储备,可能占用自己的其他任务的时间,因此提前量思维要与PDCA相结合,会能更好的持续运行。

八 提前量与持续升级

当运用提前量储备了三篇作品,或提前准备了四次课的全部教案,或提前超前准备了论文发表/课题申报材料,或提前做完了每天的读书、听书任务,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慢慢地就发现,自己可能进入到高速状态,储备会越来越多,持续下去库存会增加的。

当提前量已变成习惯,表明已升级了能力,写作速度和水平提高了,科研能力提升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这时就要在系统层面升级自己的内核,提高自己的目标,例如对写作质量的更高要求,对论文发表期刊档次的更高挑战,对读书品类和经典、难度等方面进行提高。让自己进行增长之中。

提前量思维,居然具有提升自己潜力的可能性,想到这点,又增加了我执行提前量的主动性。

可以说,提前量思维是持续自我升级的动力支持。它通过撬动积极主动这个好习惯,产生了飞轮效应, 进而可能实现持续的自我升级,是一种积极的方案。

九 提前量与储备素材

要想提前写作几篇,怎么办?哪有那么多素材?

要想提前准备好课程,怎么办?

学习课程设计知识,搭建课程活动方案,优化为可持续进行,且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备课方案。

还要注意积累教学资源,模块化的资源。有了模块的积累,就象乐高一样,可以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课程。张萌的课程开发了很多,许多都是运用模块化,将核心模块放到不同课程里,就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课程,而且无限扩展,稳定且熟练。

要想提前完成当天的打卡,怎么办?

如果今天早上开始工作繁忙,可能加班到很晚,或者晚上可能有应酬,或者出差,当天的打卡可能遇到阻碍,那么前一天或前几天就要规划,把所有事都做出提前量。这样在前一天晚上,就能早睡,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更早的起床,来做当天的打卡。为什么不是熬夜在凌晨做呢?精力管理呀,睡眠不好是恶性循环,是反J曲线思维的。早起做,才是正确的做法。

总结

这篇文章本身,就是学完提前量思维,在当天储备的。结果真是出乎意料的好,分了两段时间专注写作,感觉体验非常好。没有压力的积极主动,而且非常专注(前一段是陪孩子去书店看书时坐在地上用笔记本写的,后一段是自己在书房里写的)。更没想到的是,这是最近原创的字数最多的一篇,4000字。返回去看之前的文章,刚开始只有几百字,对比很强烈。

这就是提前量产生的高效能,用时短(专注),产出高(4000字),无压力,心态平静。

用事实说话,提前量思维是做好当下,积累内核,从而帮助个人成长的重要工具,我会做到极致践行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