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妙哉

2021-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玉米豆浆关东煮

近期看了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感觉很受益。文中的观点很具有挑战性,让我对于一直以来持有的因果关系以及人际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我跟大咪说“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观点都应该无所谓”,是不是很有道理。大咪很赞同这个观点,我也是。为什么害怕矛盾呢,为什么害怕争吵呢,矛盾和争吵能一直被逃避吗?答案是否定的。人之所以为人,一撇一娜就是在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相互支撑,我们不是独立的个人。这个观点与人生而孤独并不冲突,孤立和孤独本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词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我们的烦恼都是来源于人际关系,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自然不会有矛盾和冲突。事实是,人际关系时时刻刻存在,且无处不在。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那么,既然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就意味着人际冲突不可避免,也就等于我们一定会被别人伤害,也会伤害别人。人要发展要生存,有了冲突受了伤害就要选择死亡吗?不,不是这样的。人的坚韧性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强大。另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人际关系也是无法逃避的。所以,基于以上逻辑事实,身处人际关系中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我最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可以客观地站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不能逃避问题和耍无赖。我们作为社会人,迈进社会就要在说话做事上面将求一定的逻辑,逻辑是自身三观的体现。在这个基础上,与别人在同一问题上产生矛盾冲突就不需要指责谁对谁错,而是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可以理解,但由于三观不同,不可接受罢了。既然如此,就没有烦恼可言了。如果自己在逻辑上有漏洞,对问题的解决不够透彻,如果是自己的错误也大可大方承认,不存在丢脸的说法。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才能平稳地进步。

另外,关于因果关系的理解,是我长时间思考,自己为什么纠结于本科出身,为什么纠结于自己的家庭,而总觉得低人一等?我一直以来的因果关系是,因为父亲的问题,导致了家庭的不和谐,从而让自己内心有缺失,从而导致自己吃了很多亏。因为自己不是985或211毕业,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地一本院校毕业,而觉得抬不起头,觉得自己遭受到冷眼嘲笑,从而丧失了很多学习的机会。现在看来,这个因果逻辑关系是有很大问题的。反过来讲,如果自己是985/211学校出身,就不会担心自己比不上清华北大哈佛耶鲁的同学吗?如果父亲是百万富翁,家里就不会有矛盾吗?我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这种逻辑其实很可笑,是我自己不愿意放弃这两种借口,不愿意让自己放下这些现实而勇敢面对未知。突然惊觉,我们对于一直以来认定的因果逻辑关系,的的确确需要经常去challenge一下,否则自己会陷入思想囹圄而不自知,不自拔!

世界就是这样的,社会就是这样的。在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应该遵守规则。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积攒能量,或许有一天,有幸能发出一点光亮,但还要能接受,在大多数日子里,普普通通和平平淡淡才是真。深陷困境中,唯有不断努力才能摆脱囹圄,努力是为了看见世界更多的可能性,是唯一的窗口。

我们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是为了让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平安喜乐。回到开头一句话,只要自己在做自己认为对的,并且给出逻辑,十万个人不同意不赞同又怎样呢?不要害怕矛盾,继续向前走就是了,向前走,遇见更完善的自己,遇见让自己更满意的自己。

昨天跟方老师聊天,老师直言不讳,说我太执着于追求完美了。其实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我也尽量克制,因为我深知自己能力不强,还在学习阶段,优秀的人实在太多。即便我有观点,也会选择保留五分。我太执着于对错了,其实很多事情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只是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罢了。争抢主动权,证明自己是对的,太累了。争出对错又能怎样,可以一直满意,一直开心吗?并不是!

生而为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自负也就不自卑。何来自卑,难道不是逻辑漏洞吗?努力让自己对自己满意,去取悦自己吧,做这件唯一值得去做的事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