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她才是最了解苏轼的人

2023-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仲夏书屋

苏轼,一个名垂千古的名字,他一生壮志未酬,多次被贬官流放,四处漂泊,却在逆境中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为世人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鼓舞人心的诗词,无论他的作品还是他的处世,都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苏轼,也因此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偶像。

市面上关于苏轼的书籍非常之多,很多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苏轼,直到看了《叶佳莹论苏轼词》,才发现她才是最了解苏轼的那个人。

叶嘉莹,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也是为数不多的用英语讲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国学者之一,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应邀担任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客座教授。1978年开始申请回国讲学,任南开大学教授,并在国内几十所大学做了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专题讲演,为培养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本《叶嘉莹论苏轼词》收录了先生珍贵的手稿,她的笔迹清晰飘逸,并有各种修改符,足以见其对细节的推敲,治学的严谨。可以想象她是如何日日夜夜地奋笔疾书,穿越时空,与苏轼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这是一场知音的相会,更是一场精神的盛宴。

叶嘉莹开篇便道出了苏轼性格中的两种主要特质,一种是以天下为己任,虽遇艰危而不悔的用世之意志,一种是不为外物得失荣辱所累的超然旷观的精神。儒家精神和道家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圆满地融汇结合。

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源于《宋史》苏轼传记中的两则故事。通读全书就会发现,作者的每一个论点都是有理有据,引经据典,而非主观臆断。这便是一个学者的深度和风度,而非一些新兴作家蜻蜓点水地做出所谓地新式解读。所以,大师就是大师,无人能及。她终其一生研究出来的精华岂是随随便便一个古诗词爱好者所能超越的。

一个人的创作风格除了来源于个人的天赋和才华外,也不免受到其他作者的影响,苏轼也不例外,他的作品中有着欧阳修和柳永的痕迹。

叶嘉莹将苏轼与欧阳修和柳永做对比研究,发现欧苏二人的作品中都有疏放高远的气度,和遣玩游赏的意兴。但是欧只是借景抒情,苏轼则在抒情之外,更多了一份哲理之妙悟。

而苏轼对于柳词的态度则有取有舍,一方面他视柳永为比拼的对手,对柳词中意向的高远颇为赏识,一方面又对柳词中的淫靡之作表示鄙薄和不满。所以他致力于变革柳词的风气,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后人成苏词为“豪苏”,称柳词为“腻柳”。

苏轼在欧和柳的基础上,实现了继承、开拓和超越,所以苏词中展现的都是高远的意向和超旷的襟怀,这便是人们为之着迷的豁达人生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