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论语》才发现,“不迁怒,不伐善”是最高级的修养

2023-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艳过留声

重读经典,品味人生。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有一弟子叫颜回。被后世称为亚圣。

颜回品德修养极高,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颜回的几大优点。如今看来,能做到其中两点,非圣即贤,是人生最高级的修养。

01  不迁怒

《论语》中,鲁哀公问孔子,弟子当中谁最好学呢?孔子回答说:“颜回最好学,他从不迁移怒气,不犯相同的错误。”

迁怒,就是在甲地生的气,转移到乙地。

生活中,不迁怒常人难以做到。在领导那里受了气,挨了批评,把满腔的怨气发泄到下属身上,或把怨气带回家中,把家人当成出气筒,把亲人当作背锅侠。

在外窝的火,在家找平;在内受的屈,对外发泄。

《资治通鉴》中记载:唐懿宗的女儿同昌公主因病去世,盛气之下,迁怒于翰林医官韩宗劭等人。二十多位医官及亲眷三百余人,或被杀,或被免,或被关进大牢,无一人幸免。

王阳明说:怒所不当怒,是怒鬼迷。

不应该发怒而发怒,就是被鬼迷了心窍。

怒气让人迷惑了双眼,蒙蔽了心智。

隐而不发,就事论事,不怒及无辜。舒缓情绪,心平气和,不伤及他人。

02不伐善

不伐善,意思是不夸耀自己的优点。

《孔子家语》中记载:有一次,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个更强些?在孔门弟子中,子贡能言善辩,才思敏捷,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可子贡却自愧不如,认为颜回能闻一知十。”

颜回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孔子每天讲学,颜回听课时从不提反对意见或疑问,呆若木鸡。

可下课后,能细致的省察 ,并把孔子所讲的内容举一反三。并非毫无心得,只是才不外露。

真正智慧的人,心里有数,口里不说。

有一个故事:

清朝诗人李调元参加一场宴会,宴会上,很多才子相聚,互相吹捧,炫耀才华。因李调元名声在外,但平时深居简出,无人知道他的庐山真面目,所以有一个人自诩才华在李调元之上,李调元默不作声。

随后主办宴会的官员让大家用“大块”和“玉珠”为首做副对联,并要求 上下联的末尾,必须带着“起”字和“来”字。

李调元起身上前,挥笔写下:

大块投河,方知文从胡说起;玉珠击鼓,始信诗由放屁来。

这时,刚才吹牛的人自惭形秽,羞愧难当。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真正有见识的人,不一定夸夸其谈。胸中有沟壑的人,不一定自吹自擂。

人生在世,保持谦卑,才不外露,收敛光芒,不自夸耀。

《圣经》说:爱是不自夸,爱是不轻易发怒。

心里有爱,再有能耐的人,也会三缄其口。再厉害的人,也会不声不响。

心里有爱,怒不可遏时,闭嘴三秒。情绪激动时,三思而行。

心里再大的波澜,因爱平复。心里难言的委屈,因爱而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