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笔记

2020-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张颖_Grace

本周把蔡钰老师的批判性思维15讲通读了一遍,不得不说在家办公的好处之一就是工作灵活性很高。

干活累了可堂而皇之的读些同工作无关的书,不用担心会有旁人投来异样的目光。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是对思考的思考,审视一个观点背后的思考过程,是否缜密,是否系统。对思考的思考不是为了分出对错,以得出唯一的结论。而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进行高质量的独立思考,有能力对别人抛过来的观点进行分析,避免不加判断的认同。

批判性思维的局限之一在于它不会给你带来知识的增量。可以用批判性思维来筛选优质信息,却没法提升你的知识量。想要提升知识量,拓宽视野和格局仍需要海绵式思维来大量汲取知识。批判性思维的局限之二在于它没有办法构建出新的思维,它只能用来评判思考。

批判性思维它只能够对一段思考进行评判,这是它的适用场景。所以在你运用批判性思维之前,你最先要问的一问题是:“这个观点究竟是你/对方的感觉、猜想还是思考?”如果是思考,那么再进行下一步。

完整的思考过程必然包含三个关键要素:论题、论证、结论。对思考进行的最直接的评判,就是对论题、论证、结论的检查。而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找出论题、结论和论证部分,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

常见的论题有两种,即讨论事实和讨论价值。前者比如“为什么近几年中国人口在下降?”,后者比如“互联网公司推行996工作制合理吗?”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结论来反向推断论题,比如把结论加一个问号就行了。既然论题看起来这么容易找,为什么还要强调要找论题呢?这是为了检查论题和结论是不是匹配,存不存在结论偏题的情况。

有论证支撑的观点才配称为结论。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观点后,要问问看“这个观点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以此来看是否有论证支撑。如果没有论证支持,也就没有必要深入审视和评判它了。接下来要评判的是有没有偷换结论,即用一个相关性很强的结论来偷换掉正面回答问题的结论,这也是上一段说的审查论题和结论是不是匹配。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有没有出现“结论先行”,即先有了结论再想办法论证它是合理的。这种做法很有可能会放大结论,把它当成一种前置的真理。

论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叫前提,一部分叫前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对论证的评判可借助以下三个问题。

我们想提高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去和别人抬杠,而是为了优化自己的思考质量。所以当我们在审视自己的思考时,还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因素对思考的影响。

1、概念一致性
我们需要关注在一段思考中对于某个概念的前后定义是否一致,概念的定义是否会让别人误解,是否精确。

2、隐含预设
通过两个问题来关注思考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隐含的预设。

一旦找出隐含预设,我们需要再次运用前面审视论证前提的三个问题,从个人经验、知识背景、信息来源三个方面进行评判隐含预设是否成立。

3、思维倾向
思维倾向会影响我们的思考公正性,而信念、立场和情绪欲望都会造成我们有思维倾向。

情绪和欲望更多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情绪和欲望是跟着具体场景、具体问题走的。如何识别一个判断背后有没有被情绪和欲望影响呢?

对于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批判性思维不是用来分辨对错的,而是让我们能更加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即使在过程中发现自己受到思维倾向影响,也不要急于否定自己,接纳当下自己的思考即可。第二,不是对于所有观点都需要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评判,毕竟有时间成本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