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视习惯

2022-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人神共愤的土豆

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有5%是非习惯性的,而其它的95%的行为都是源自于习惯。这几乎也就是说,是习惯,而不是逻辑,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有95%吗?疑问的同时是不是会被吓一跳?

可能有人会觉得“个体是有差异的和现实是复杂的”,这个数字应该没这么高,可就算低个20%,75%也是足够引起我们警惕的吧。

为此,我专门去观察自己父母和孩子,把他们每天的行为模式记录下来,通过几个月的记录,我发现父母每天的行为模式都差不多,比如节约的习惯:家里的剩饭剩菜舍不得倒掉、废品还会收集起来、买的新衣服舍不得穿,这些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只要怎么……就会怎么”。而且不管我怎么劝导,他们都没有改变。

再说孩子,他们可塑性强一些。可能因为大人是可以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可具体来看,他们每天喜欢干的事就那几样。

最后想想自己也不是这样。每天的生活方式不也是大同小异的。那么,你是怎样的呢?

当然,这样的观察有些拿着结论去找证据的嫌疑,而且个人观察也会犯以偏概全。只是,我认为习惯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要是没有意识到,我们可能就不会觉得有问题,从而错失了可以变得更好的机会。

话再说回来,既然习惯这么重要,那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要改变坏习惯。

我们要认知到坏习惯对我们影响有多大。

比如抽烟。先算笔经济账:大多抽烟的人一天一包烟,平均20块一包,一年最少7000块,十年7万,很多人抽烟都是从十几岁开始,就算到70岁,抽50年吧,一辈子最少要35万抽烟。(这里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原因,钱跌价,烟会跟着涨价)

35万意味着什么?就在我这四线城市,再加个十几万就可以买套房子了。大概可以这么理解,要是你从十几岁开始抽烟,那么差不多相当于你这辈子负债一套房产,且这套还是不属于你的房产。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吸烟有害健康,我们好像都清楚健康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选项中的一项,可是很多人只有在下雨了才意识到雨伞的重要性、出意外了才意识保险的重要性、生病了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在身体好的时候对健康这件事是没意识的。要不,你看那些熬夜通宵玩的、大鱼大肉吃的、灯红酒绿瞎搞的,这样的人太多了,曾经的我也一样。直到身体出问题了,才算醒悟过来。

我们看数据,长期吸烟肺癌的患病风险是不吸烟的20倍,人群患肺癌的风险高达30%。三个长期吸烟的就有一个得肺癌的,你说有吸烟习惯的人对身体危害大不大。

当然戒烟很难,可是还是有一些人成功了的。你要不要挑战一下,想要戒烟的可以看《这本书能够让你戒烟》,对你改变这个坏习惯会有很大帮助。

坏习惯就举这么一个例子了,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坏习惯:比如打牌、玩游戏、刷视频等,这些会有瘾的,你很可能做不到适可而止,那么还是别碰的好。

接下来,再讲培养好习惯。

改变习惯有个底层原则:就是习惯不能被改变,只能被替代。

因为习惯是大脑里神经元的高效连接,我们没办法用剪刀剪断连接,只有通过培养新习惯,让新习惯的神经元的连接长得“粗壮”,最后替代掉坏习惯。

培养新习惯也挺不容易,在《如何改变习惯》一书讲到:要想养成一个好习惯,一开始的30天是最困难的,但只要撑过去,就完成养成这个习惯的95%以上的工作。

所以他建议,每个月最好只养成一个好习惯,而且要把这30天分为5个阶段,计划好每个阶段该如何应对,确保自己能够打赢这场“战争”。

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这五个阶段:

前3天是第一个阶段(全速起跑期):这个阶段要注意休息,留有余力:

4~10天是疲惫放缓期,这个时候是大部分人最容易放弃的时间点。第一阶段做到留有余力和目标难度适中,能让你撑过这个阶段。

第3阶段是过渡期,你会误以为自己已经养成新习惯,容易放松,这时候就要建立提醒机制,比如定闹铃或者让别人提醒自己。

第四阶段是颠簸期,这时候出乎你意料的安排会出现,比如朋友约你玩、家庭问题、加班,你可能会随时中断习惯。这时要把培养习惯的优先级排到最高。

最后一周是稳定期,这时要注意的是要是你不小心失败了,你还是得从0开始做。这阶段完成习惯后要给自己一些奖励。

有了这么一个全局的认识,加上每个阶段面对问题的提前解决方案,这样你养成好习惯的概率会大很多。

通过减少坏习惯和增加好习惯,你的坏习惯越来越少,好习惯越来越多,人生就会像开挂一样越来越好。当然,这需要耐心,也会遇到一些问题,相信自己,你都能够解决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