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读懂传承,带你走进手艺人的世界!
手艺人不是单纯做好作品就可以了,
很关键的一点,
手艺人除了要有手艺匠心,
还要有职业匠心。
——《陇中手艺》
文丨旧故麻袋
∨
中国人注重传承,这是祖辈留下的好传统,代代相传,让一些事、一些物,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也让现在的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工艺和事物。
这些世代延绵,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一件事的人,我们称之为匠人,亲切些,我们尊称一声:手艺人。
如今这个时代,呼吁匠人精神,但真正呼吁的其实是一种内在的缺失与渴求。我们早就过了车马送信,心静自然凉的时代,当下的世界,没有什么事是用键盘搞不定的,也没有什么热是一台空调解决不了的,若还是热,那再加一台电风扇。
世界太快,快到让我们忘记了怎么慢下来,慢一点,让思想再沉淀一些,或许我们可以走得更远。
一部关注手艺人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让导演萧寒一炮而红。这部纪录片用独特的人群、独特的视野、发自内心的感慨和手艺人精湛的技艺,把故宫各个角落正在默默无闻修缮文物的手艺人们展现在公众的面前,作为观众的我,一开始是好奇,后来更多的是尊敬和感动。
尊敬的是,这些手艺人用自己的一生去延续了这些文物的生命;感动的是,时代的改变并没有改变所有人,手艺人们的坚持或许是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
后来,萧导又陆续拍了《喜马拉雅天梯》和纪录电影《一百年很长吗》,很多人说萧导飘了,都敢拍记录电影了,可萧导的作品又何尝不是一种坚持,他将这些传统文化追溯并记录,何尝不是一种匠心。
很遗憾,《一百年很长吗》纪录电影我并未去电影院捧场,后来,得知该纪录片会剪辑成剧版,就一直等着,现在它终于来了。
《一百年很长吗》
对于一门手艺来说,一百年只是一个时间跨度,并不是一种刻度,百年只是一段历史,但对于手艺人来说,百年是一生。
这部纪录片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将镜头去对准那些第几代传承人,而是将镜头对准了街道上与手艺为伴的普通手艺人。剧情也丝毫不讲究逻辑和连贯性,从一个手艺人到另一个手艺人、从喜怒哀乐到逗趣拌嘴,就连旁白都不是为了串联故事而存在。
他们质朴、窘困、迷茫,但对自己认定的这门手艺却无比坚持,即便这门手艺不能为他们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
26岁的黄忠坚,似乎与“匠人”、“手艺人”这类称号搭不上边,看家庭,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
黄忠坚没上过大学,16岁到佛山,一待就是10年。他学习蔡李佛,喜欢舞狮,但他并不是天赋异禀的那个,而是笨鸟先飞的那个,在众师兄弟中,他是总踩不对点的那个,他的梦想是回村里当村长,并开一间武馆,教孩子们打拳,但现实却无力的生疼。
绍兴酿酒的沈师傅,身上有一股傲娇,是他特有的坚持与自律。
收缸、拌酒曲,等待酒的发酵,他让人生过得格外欢快,时而会和妻子拌嘴,也不喜与哥哥的酿酒方式为伍,他用自己的方式,酿酒、修缸,儿子年轻时似乎不太能接受父亲老沈酿造的黄酒口味,却在三十岁后,还是爱上这口黄酒的滋味。
老沈酿酒有自己的原则,也有自己的坚持,不轻易让人破坏,但生活中的他却会说一些俏皮话。时间或许是最好的老师,让老沈在自己这门手艺中沉淀、也让后人在这门手艺中感悟。
这些手艺人,同时也是守艺人,纪录片能带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也让我们体会到他们一代代的坚持和传承。
社会太快了,大家都在挤破头赚大钱,却越来越少关注最初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藏手艺,这是个连作为国粹的京剧,都需要靠选秀节目来推广的时代。
这样的纪录片有理解,也有感动,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关注中国传统手艺,这个时候你再看《一百年很长吗》,或许真的不长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