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经典作品优秀作品荟萃《文史哲》

后三国与三国之比较

2018-12-01  本文已影响20人  风云义_闽魏

 

        演义的东西大凡都不太真实,误人子弟,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以纸质和影视媒介传播盛行于市面之时,我大抵不去追风,但对于三国之历史,敝人还是略知一二的。对于历史的爱好,让我无限延伸,直至一些比较生僻的。

        现拙作意图草拟一些亦被称之为“三国”的历史与耳熟能详的三国作比较,找出其间相同点与区别。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三国”就是华北的曹魏、江左的东(孙)吴和西蜀的蜀汉,而“后三国”则为北朝的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和南朝的萧梁(南陈)。

地理分布

          三国:北方一国曹魏,南方两国——东南的东吴和西南的蜀汉;后三国则相反:北方两国——河北山东的东魏(北齐)和关陇西魏(北周),南方一国梁(陈)。

嬗变革命

        三国本身之间并无二次改朝换代之局面;而后三国无论是北朝还是南朝都经过嬗代革命进入新三国,北朝分别为东魏为高氏取代而建北齐、西魏为宇文氏取代而建北周,南朝则为立陈代梁。

权臣霸业

        三国除曹魏中后期为异姓把控朝政外,几为本姓立国者主政王朝,而北朝后三国东西魏的霸业则至始至终完全掌握在之后的革命者异姓者手里,南梁除立国者前中期外,其后皆由异姓或外族分割把控局部权力,如羯族侯景、西魏/北周宇文氏、东魏/北齐高氏和之后的革命者陈氏,都曾干涉萧梁的继承人问题,有时则同时并存。

继承衣钵

        较为实力的国家均出现在北方,同样也蕴酿着将来的国家统一者会来自北方。三国的北方曹魏接手东汉的大本营,后三国的北方两魏分割瓦解北魏帝国这份奶酪。

最后王者

        二者某一王朝之占据高位权臣都最终篡夺本朝政权建立自己的意识形态国家,而之前他们皆已先灭一国,之后又灭余下另一国,并最终统一全国,并且他们的统治必不能长久。例,司马氏篡魏立晋前先灭西蜀后亡东吴,杨氏篡周立隋先灭北齐后亡南陈,西晋与隋之大一统时代均为一、二十年,国祚异常短暂

军事政变

权臣们于改朝换代之前皆以军事武力逼迫,发动兵变以夺权并最终成功,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夺曹爽军权,杨坚则诛杀宇文氏五王,而他们家族本身在当地必有一定名望与威信。

早期领袖

奠定三国魏朝的曹操在当为乱世枭雄,治世能臣,彼时之周文王,而后三国则由尔朱氏转移到高欢,主掌北朝王霸,他们都占据整个华北地区。

南国北伐

        南方的某个国家都试图北伐以统一全国,均因实力太过弱小以失败告终。如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孔明七入祁连山,后三国南朝梁武萧衍、南陈文帝蒨和明帝顼皆无果而返。

军队组成

        他们均是收降起义暴民组成自己的私人武装而成为割据一方的新军阀。曹操的军队尤其是青州军,主要来源于张角“太平道”的黄巾军,而高欢及宇文泰的军事组成则主要来源于六镇农民起义的降户。

武将时代

      二者均是武将璀璨登场,完美表演的时代。三国自不必本人多啰嗦,南北朝后三国亦是如此。南朝梁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南陈开国皇帝陈霸先便是以武艺发家的、侯安都、周文育、吴明彻和萧摩诃,东魏/北齐则有兰陵王高长恭、慕容绍宗、斛律金,西魏/北周有韦孝宽、宇文宪、尉迟迥、王思政。

权术谋略

      整个三国可以说是一个斗智斗勇的时代,厚黑学和阴谋术盛行的年代,大凡他们三寸不烂之舌动一动,便可左右局势。而后三国亦类似,治国文官集团依此翦除对手,独揽朝政。军队上无法消灭的敌人,可以用卑鄙无耻下流的手段来实现,反间计大行其道。

国号、正统

      他们都自诩正朔,为前朝的合法代表与延续。三国,两川的“大汉”(蜀汉)等同于东汉国号;而后三国北朝的“大魏”(东、西两魏)也等同于北魏国号,双方争得大打出手、头破血流,均意图统一对方。

迁都缘由

      二者在之前均定都于洛阳,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迁汉献帝刘协于许昌,高欢立元善见于邺城,宇文泰立元宝炬于长安。以上三者,迁都之地均为军阀们的势力范围(老巢),这样他们更可以施展报复,使至尊受制于人。

文王、武王

        周文王所做的一切均是为武王做准备,是王朝的尊基者,而不是开国者。魏太祖武皇帝(追封)曾言“若天命在吾,吾当为周文王”,他本人也践行了他的诺言,只做魏公、魏王,终其一生并无称尊,待到文帝曹丕称帝。同样,后三国也是如此,当神武帝高欢、文襄帝高澄奠定北齐基础,文宣帝高洋登极,太祖宇文泰、侄宇文护(跋扈权臣)奠定北周基石,孝闵帝宇文觉荣登大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