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座城市的记忆
想写一些关于城市和旅游的文字,这想法由来已久,但一直不知从何下手。
我在公众号的介绍上写道:一生太短,不如勇敢一点,去做想做的事,走想走的路,爱想爱的人。
有人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我却觉得,“理想主义者”这五个字是对我莫大的误解。我从来没有像个方外之人一样不问世事,也没有抛开现实的柴米油盐去空谈诗和远方,更没有像个孩子一样,对生活和工作中别人暴露的勾心斗角不明所以。
以前不知在哪本书上读到过一句话:“知世故而不世故”。我看到后大加赞许,奉为圭臬,后来的人生中我一直谨记,虽难以做到,但一直将其作为人格修养的终极目标去奉行。
所以,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人情世故,我大都看在眼里,只是懒得去理会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只想尽量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得不那么累一些。我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者,我只是对于生活有自己的理解,想在这有限的生涯中,少留一些遗憾,想趁着还有激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看想看的景,见想见的人。
如是而已,并没那么复杂。至于别人怎么看,怎么评价,那是别人的事,没有到百年之后盖棺定论,谁也没资格说孰对孰错,都只是凭自己的臆想妄自揣测而已。
抱着这种想法,我去过一些没到过的地方,遇见过一些有趣的人,发生过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我有一个习惯,每到一座城市,不是先去逛代表性知名景点,而是喜欢去城市里的各种偏僻陋巷和老街,坐老旧的巴士,在随便哪一站下车,累了就停下来休息,饿了便就近找个小饭馆吃个饭。
一直觉得,只有老街和一些嘈杂的生活区,才能真正代表一个城市的风格,而不是那些人山人海所有人都趋之若鹜的打卡景点,虽然有时我也打卡。
我有个好朋友,叫小沈,在这点上跟我达成了高度共识。有一段时间,我俩经常在周五晚上随手买一张第二天早上去附近某个城市的车票,周六一大早出发,到了目的地出了车站以后,随便上了个公交车就开始在这座城市游走,也不在乎目的地是哪儿,走一步算一步,到了时间差不多就找路回去,乐此不疲。
我们在扬州的小道上走,会惊喜地发现别人后院里精致的假山和小花园,并且一致觉得看这个比看瘦西湖有意思。在镇江,我们金山寺外的公园里听寺庙的钟声,脑补法海和白素贞大战的场景。我们曾经在苏州的平江路上,心血来潮不睡觉在附近转悠了一整晚,第二天一大早依然兴致勃勃地去看苏州博物馆。
即使没去外地也不闲着,把南京市内能逛路基本走了个遍,都快走出感情来了,有时候同他和他女友走一起,几乎有种他女友才是电灯泡的感觉(咳咳,这段你们假装没看到吧)。
还有些在其他地方认识的有趣的人,比如去了趟婺源逮到个落单的疯花花,后来与我成了好友,还友情加入成为了“慢度时光”,才有了后来公众号里无数好看的照片和游记。比如在某个周末我从朋友圈抓来陪我一起夜爬泰山的Queenie师姐,从原来只是萍水相逢到后来成了我无话不谈的死党。比如某个夏天的晚上去灵谷寺看萤火虫遇见的一个摄影师阿贺,正是他朋友圈的各种美照,才彻底燃起了我学摄影的欲望,直至今日我还常常去他朋友圈偷图。
还有我刚来成都时在青旅遇见的一个小哥大白,斯文秀气平易近人,是个看着以为只有二十出头,实际年龄却是三十四五的不老怪物,其阅历和心态都让我折服不已。现在每每看到他发朋友圈,我依然暗生钦佩。
还有看着单纯无害实际上颇有故事的兔子,在某个周末与我一拍即合,坐上个车子就去了石塘竹海,结果攻略做得不到位,错过了末班车,我们从黄昏开始走路回城区,沿着337国道走了三四个小时,才赶上S1的末班地铁回了家,那是我们认识的第二天。她还有个一直为我津津乐道的霸气经历,便是有一次提着一瓶2.5L的可乐边走边喝最后喝了个精光,而最神奇又可气的是,这么能吃的女生却一点都不胖。
还有……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在路上发生着,我有时想起,有时忘记。我一直记着有一天,将他们一个个写出来,形成一串串值得回首的记忆。
有一天当我们老了,走不动了,在某座小城里安享晚年,将再读起这些文字,回想起这些记忆。
几十年后的午后,风吹过茶香四溢的庭院,我或许坐在庭前,一一想起这些城市的名称,再一一和它们说出再见。
然后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主题下面写上:年轻过,无憾。
这篇文章算是个序章,我将在后面以【城市记忆】作为专题,写我对涉足过的各个城市的基本印象与记忆心得,分享一些有趣的人和事。
每一段旅途,都有值得回首的苦乐,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风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除了记忆,我什么也没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