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断金刚(10.15)

2023-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胡同学的读书笔记

1在看《能断金刚》一书时,发现作者提到了「圆圈日」的概念,即每周三,他会向公司请假,独自毅然走入森林,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冥想、独处、深思,度过一天。我理解这是他恢复个人能量的重要方式,我曾经也想这样做,但是后来在实践中发现这样过于理想化,很难在每周找到一天完整的时间独处,其实最现实的就是每周形成惯例,有一个下午甚至是2-3小时的独处时间。提前把时间留出来,在日程中做出标记,与家人同事沟通好。

2我只要有机会,就会睡在家中的帐篷里。不夸张地说,帐篷提升了我的睡眠质量。它是一个很小的私属空间,舒适、聚气。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也可以独处。之前看中村好文的《建筑读本》,作者强调,每个人都要在家里给自己打造一个独享的舒适空间。那段时间,我依靠帐篷,做到了这一点。

3后来,我又发现汽车正在成为一种优质的个人空间,私密、有空调和舒适的座椅,还可以随时移动,停在不同的地段,拥有不同的窗外风景。最近,我更是经常把车停在一个小湖边,看着湖中的美景,陷入写作之中 —— 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幸福的状态。

4最近看了瑞·达里奥关于冥想的访谈,他说自己在过去42年中一直坚持冥想,非常受益。于是想到,我也应该把冥想作为自己一项每日修行去做,这无疑是在以一种非常低的成本,给自己创造一个虚拟的个人独处时间和空间。

5休假也好,工作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个人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休假的时候,一早一晚工作或写作,白天出去浪,这和周末的节奏类似。工作的时候,最佳的个人独处时间和空间最有可能依靠早起来实现。如果每天能在5:30起床,那么就能确定性地获得至少1小时的独处空间和时间。

6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与自己的内心独处,是很多人一生的悲哀,不要让这种悲哀发生在自己的人生里。想尽一切办法,每天有2小时以上自己独处的时间,有独属于自己的空间。这对我长期的精神健康而言,至关重要。

7如果你想要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那就不要轻易给别人提建议,不要过多介入他人的命运。
从心理学上分析,“建议”的本质,是对他人想法或行为的一种否定。

8你越是发自内心,对方越不领情,甚至会反感。
除非对方主动向你求助,否则真的不要主动背负别人的命运。

9试着改变我们做事的逻辑。
把自己想象成渐冻人,你就是霍金,除了眼睛什么都动不了,你只有思考和决策,你以这个为标准去做事,你发现,更简单了。

10大部分人的精力为什么不值钱?
都被细小琐事所消耗。

11强者走自己的路,弱者才服从情绪。

12想起创始人贾樟柯之前谈自己作品《小山回家》的文章。他说:

不知从哪一天起,总有一些东西让我激动不已。无论是天光将暗时街头拥挤的人流,还是阳光初照时小吃摊冒出的白汽,都让我感到一种真实的存在。无论舒展还是扭曲着的生命都如此匆忙地在眼前浮动。
生命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他们走过时,我闻到了他们身上还有自己身上浓浓的汗味。在我们的气息融为一体的时候,我们就此达成沟通。
不同面孔上承载着相同的际遇,我愿意看民工脸上灰尘蒙盖下的疙瘩,因为他们自然开放的青春不需要什么“呵护”。我愿意听他们吃饭时呼呼的口响,因为那是他们诚实的收获。一切自然地存在着,只需要我们去凝视、去体会。

13我非常喜欢罗翔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厌恶身边的人,表达厌恶最好的方式不是和他们争吵,而是自己勤快点儿,加把劲离开他们。那样,他们就永远从你的生活中消失,和死了差不多。”

14明理是中医临床真正的基础,正如卢铸之先生所说的那样“医必先明理路而后可言方药”。比如同样是外感发热,伤寒家从因入,温病家从果入,切入的层面不一样,临床上都能获效,原理上搞清楚了,就能做到真正的圆融,坚守自身而不去伐异。

15黄永玉曾经这样回忆李叔同:

我同弘一法师只见过两次面。
那是20世纪40年代初,我在泉州流浪到一个寺庙里,听一个小孩说,这里住着一位有胡子的老和尚,我没介意。
后来我去摘玉兰花,他从台阶下来劝阻我。问我会什么?我说什么都会,打拳、唱歌、画画。他让我唱一个歌。我就唱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他说:这首歌是我写的,我说:你吹牛。
谈到画画,说起了丰子恺。
他说:丰子恺是我的学生。
我说:又吹牛。
随后请我吃了豆腐、豆芽为主的斋饭。
饭后又看了他写的字。
他问我写的怎么样?
我说:不太好,没力量。
我注意到他把一些条幅送给许多名人,我也向他讨一幅,他当时没写。
我就去了洛阳桥,当我再回到寺院时,弘一法师已经仙逝。
他的书桌上还摆着一卷卷送给人的手书,我找到了法师送给我的一幅。
弘一法师在逝世前连这点小事也没忘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