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停更的将近9个月里,我都干了些什么?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真正地关注我。
其实很久没有登录简书的PC端了,看看上次更文的时间,定格在2018年9月10日,一算太吓人,已经将近9个月了。
曾经坚持日更的我,没想到暂停了脚步这么久,写新文章都似乎变得生疏,这么久的日子里,我到底都干了什么?
依然清晰地记得,2018年1月9日在简书发表第一篇文章,那个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成为一位“作者”。因为当时,觉得自己并不喜欢文字工作。
或许是因为无奈,或许是头脑发热,连续写了56天后,就签约了。
当时的兴奋,现在想起来似乎已觉得平淡,而那时的我,对出版一本书充满了期许。然而,之后的日子才逐渐发现,要完成一部完整的作品,是如此煎熬。
《5分钟职场心理学》在写到半程时,我发现百家号等各种地方直接“用”了我的文章,我和wu老师商量,停更了一个多月,甚至用了全网搜索的手段进行维权,但作用并不明显,后来开了付费连载后才改善。
在后半程,感觉自己无力创新,觉得苦恼,因为越是收尾的时候,越需要考虑完整性和一本书的体系感,一度拿起电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对自己失望。
还是坚持,在2018年10月9日,完成了最后一篇更文,然后就进入了漫长的改稿阶段。
与出版社的老师对接之后,才发现零散的文章离出版简直是万里之遥,论文格式的要求让我望而却步。我当时也会质疑,为什么要这么修改。
修改的过程,才是真正学习的过程,让我懂得,书本的体系性和完整性是一篇文章无法相比的,因为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都是对读者的责任。
就这样,经过反复沟通和磨合,修改了整整三个月。最后,基本按一本书的样式,进行提交,长长叹了一口气。
然而,收到的答复是,作品趣味性不足,需要增加图标和图片。这可愁坏了我,因为自己完全不擅长。
我尝试了思维导图,尝试了表格,最终在小十一娘的指导和帮助下,一根根线条画完了七十多幅漫画以及十几幅说明图,而这件事,花了将近3个月。
现在的我看来,那依然是一个奇迹。
后来,进入三审三校环节,整个过程,让我觉得清华出版社的老师是如此的负责。真的是斟字酌句,一个标点都不放过。这个过程,我终于走出漫长的无助期,感受到有力地帮助,看到了希望。
也变得轻松了。
从4月份开始,我无数次想打开简书,去开始写已经构思好雏形的第二本作品,但是陷入了拖延的状态。
也许是太累了。
前段时间996热议,我算了一下我的工作时间,保持在每周70个小时左右,如此,再想保持饱满的精力去更新文章,觉得真的是对自己太狠了。然后,就这样,又拖了将近三个月。
直到出版社把《五分钟职场心理学》的清样寄给了我,清样,就是一本书出版前基本的雏形,也是作者能看到的最后一版样稿。
我花了一周时间核验之后,再次交稿,心里无比轻松,也进入了等待期,等待作品的正式推出。
而现在,我也应该恢复状态了,开始后面的工作。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我,在这半年多的时间内,基本没有和读者交流,现在也担心自己的书热度会不会不好。
无论怎样,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