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摄影

北京一村庄,自隋朝以来,有20多人中举,被称举人村!

2018-11-24  本文已影响2人  纵情山水采菊东篱

封建时代,考取功名可以说是每个读书人心中的梦想,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为稳妥的途径。自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以来,不知有多少人,通过科举考试,达到了鲤鱼跃龙门的目的,也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而在北京一个地方,就堪称是读书改变人生的典范,这个地方,便是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的灵水村。据统计,自隋炀帝大业二年建立科举考试制度以来,灵水村不断有人考取功名,共有20多人中举,其中包括两名进士。就算到了民国时期,还有6人毕业于国立燕京大学,在灵水村最兴旺的明清时代,这里读书的人多,经商的人也多,做官的人也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举人村。

来到灵水村,踏上灰蒙蒙的山脊,只见整个村子被群山环绕,藏风聚气,松柏罩头,清泉绕村,正可谓是一处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的人杰地灵之地。灵水村全貌呈现龟形,龟乃玄武之灵物,人们在这片风水宝地中按照玄武之形建起了屋舍和寺庙,街道与胡同交织为龟背的纹理,中间便填补为一座座齐整的四合院。中国的古村落建村之形状可以说是凝聚了古代人民无穷的智慧大观,这里面的学问之深可能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

灵水村有一株堪称镇村之宝的灵芝柏,千年之古树在村外的山坡上默默地驻守,灵芝般巨大茂密的树冠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福荫不断。村里更有两棵独一无二神奇的古树,一曰柏抱桑,一曰柏抱榆,乃是一棵桑树一棵榆树各从柏树中间的树干中长出,与柏树合为一体,各自都生长得枝繁叶茂、高大挺拔。

村里的小路清幽曲折,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到这里,更多的是家长带着临近高考的儿女来此沾一沾昔日举人的灵气。这里重重叠叠错落有致的古民居,不是举人的宅院,就是某某商号,但遗憾的是大多大门紧锁,但宅门、楹联、石刻、砖雕、石磨、水井,在你经过的每个角落都无声地传递着光阴的故事。

走进灵水村,远远就可以看到墙壁上刻写的“灵水举人村”几个大字,在白墙的衬托下尤其醒目,山村就在雄伟突兀的群山之下,灰瓦石墙,古木参天,隐隐中透着一种沧桑古朴之感。村口大树底下那个古老的石碾子依然摆放如旧,随着岁月的变迁,已显出残缺斑驳之感,当然如今已经不再使用,被当作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们旅游观瞻的古物。

村内三株古树,枝桠朝天,仿佛怪物一般,伸着苍老的枝条,想来,年代也已很是久远。但村子中贴在门上的对联,却再一次提醒人们,这里的确还有人居住。穿过青石铺就的小巷,行走在村子中间,只见两边屋舍相连,有的是砖砌的大门,有的则是石头砌就的墙壁,还有的是用泥土夯实的院墙,尽显沧桑之感。有的院子内已是杂草丛生,杂物横陈,门窗紧闭,显然已很久无人居住了。屋舍是这般的残破,让游人难以想象这就是古代那个声名远播的举人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