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修对治品-第10课
上课学习了七觉支是在见道位,见道位已经开启了无分别的觉醒的智慧,但是这只是一刹那的,而需要让这样无分别的智慧持续下去就需要修道,不仅断见惑还要断思惑。这就需要修习八正道。八正道本身是非常完整的修行项目同时也贯穿整个修行过程,其项目也贯穿整个修行过程。只是在不同的位次其深度和内涵不同。在修道位再来修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都是建立在见道的基础上,也就是空性基础上的修行。
八正道是从分别支、悔示支、令他信支以及对智障支几个方面来安立。首先分别支指的就是正见,正见也分为世俗和胜义正见,修行首先要通过四法行树立正见,建立观智的基础,然后通过四念处的修行来建立观智,再通过七觉支不断的进行训练来证得空性,见道。从而产生无分别智,与此同时产生后得智。以后得智的分别表达来证得见道属于出世内容,亲证真如。在道次第的修学,是要求我们要进行观察修和安住修,通过理解来获取正见,通过利益的对比来接受正见,通过决定如何去做来运用正见,然后摆脱错误重复正确。并长时间安住在某一种正确的心行之中越久越好。然后到了百法,辅导员一直说不要总是用思维,要将文字方面,思维逻辑统统向内走,要找到使海上狂风骤起的隐藏在海底的那个锚或者那个点。因为心的变化会导致外在行为语言的显现,要透过这个境看到境背后的那个心,在抓心贼的时候一定需要正见的基础,否则就总会被策反掉入陷阱之中。辅导员要求用止观,观是有分别的,当嗔恨升起时,我能觉知的到,而且还能分别的出在哪个点嗔的种子被点燃,当做了标记没到这个点的时候就要提高警觉,不断提起正念,从而不断认识到心,继而消融,证得无我,并止在这个空性上越久越好。在学习三十七道品之后,止观的禅修会更进一步,不仅仅要观到,还要进一步解构,观到嗔起时身的苦,受的苦原因,再用正见去对治或者消融它,最后获得观智。这个用正见去消融它的过程,这个正见可以是不同的,而本课在修道位的就是立足于空性见去观到苦和苦的原因,并且用空性见去证得。所以,我在想说一个人修的怎么样,就要看她的见地,看心行。我虽然没有达到见道位,但是像发菩提心一样,我先发愿菩提心总是可以的吧,我没有获得或者不知道自己是否获得空性智慧,那我就先用空性智慧去观,久而久之就熟悉了,也许就会在过程中获得,虽然修学是要有目标的,但是修的这个过程才是最精彩的,把握好每一次每一点的当下,就会水到渠成。
悔示他支包括正思维、正语两部分,正思维主要内容就是出离解脱、慈悲利他。学佛的目标就是自己具备出离解脱的能力并带领一切有情众生解脱。当具备这样的目标和志向的时候,人生、生命的导向就会发生变化。因为坚信因果轮回就不会说妄语、绮语,不会造口业,因为要利益他人所以就会是爱语、思维如何让他人身心轻安愉悦。尼采曾经也说过一句话:当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时,他就能接受生命中的一切苦难。当我将自己的生命至诚皈依三宝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为什么而活,我要怎样过这一生,所以在这短暂的生命中,我更加珍惜这些善缘。其实最近发生的事情特别特别多,也是我修行不到位所以还让不好的情绪再次升起,不好的事情再次发生。我最近很恍惚,不断问自己有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这劳心劳神的忙个什么劲?去打打坐不好吗?去喝喝茶不好吗?去寄情于山水之间或者更多时间读读法义不好吗?我图了个什么?也会觉得无力或者没劲。但学了这么多正见在关键时候还是可以做到正思维的,我的恍惚心情不愉快是因为我哟恒常的设定,我认为可以携手走过风雨的人一定是最坚实的牢固的关系,可历史告诉我们,佛法告诉我们变式正常的,不变才是不正常的。我要接纳并且要积极去创造因缘。我也在问问自己的发心,我的发心是什么?有这样的发心,困难只是暂时的,因为一马平川的结果未免太轻而易举,我将自己的修行的道场放在这里,遇到的对境越多,越是考验我的心行、定力、智慧。佛菩萨不会因为难渡而不去渡众生,佛菩萨也不会因为因缘不足而放弃求法之决心,所以,我需要训练心的堪能性。我可以接受任何挑战逆境,因为这本是我修行的关键点。所以,我每日的忙碌、遇到不同因缘的变化还有他人的不理解,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正常的,修行重点是心行,是自己的事,他人只是助缘而已。
令他信支有正语、正业、正命。让我回想起第一次参加读书会被慧茹调柔的身语意所摄受的场景,也想起每每看到佛像,被佛菩萨宁静的那种力量所震撼到落泪的情境。我想这就是一种表法。这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首先要正知,我知道我在做什么,守好五戒十善,哪些事能做哪些是不能做。其次就是我对每一个起心动念了了明知,保持智慧的观照。
对治障支是正精进、正念、正定,前面已经对治了各种烦恼,心转染成净了,但是要安住在这无分别的智商仍需要不断的精进去熟悉重复,然后知识安住什么都没有念就达到了长时间定在空性上,也就产生了究竟慧。其实这个慧就像灯始终是有光亮的,只是烦恼太多无名太多遮住了,在见道位时看到了,可长时间保持使其熠熠发光还需要继续修,持续修。然后定中自有慧。后面两支没有展开,但是对于这课我真的特别有感触,心的力量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信仰、来自于愿力,当所有人都撤离都不理解的时候,我坚定那就是我的终点是我尽未来际的归宿,目前的一切违缘都是暂时的,因为此时我的心行还达不到那个境界,所以要考验我,助我心达到那个能力。其他法门师兄们侃侃而谈各种名相、各种感觉,我闭口不谈,因为我知道心行的成长有时候是说不出来的,心的感觉往往是错误的因为我是凡夫,所以笨笨的我,就要用笨笨的方法问问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