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藏之,何日忘之

2018-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致小知

  听蒋勋谈李清照与赵明诚,突生小感慨。他们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极为难得的一对恩爱夫妻,最可贵和幸运的是二人志趣相投,互相成全,才有"赌书泼茶香"的千古美谈,更使一代才女不至于埋没在崇尚程朱理学的男权社会中。然而,美丽情缘未得善终,赵明诚死后,战乱中的李清照颠沛流离,再婚,离婚,晚境极为凄凉。

  曾百度过"中国古代传为佳话的爱情",故事很多也很美,可放入人生或历史长河里,多数瑜不掩瑕:比如"凤求凰"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还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苏东坡和王弗......

  作为一名"资深"古言粉,大约也只能在书中寻找到理想的古典爱情了吧!其中有两部作品在我心中的地位奇高且不分伯仲。一是众所熟知的《瑯琊榜》,另一就是《簪中录》。这两部作品通篇的主题并非爱情,甚至极少将笔墨分给爱情。确实,在家国大义和士大夫清流之中,男女间的情爱略显渺小。

    而透过美妙的文字,回味"余志已酬,唯念卿尔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等绝句时,你会发现,不狗血不滚床单不必爱得死去活来也可以表现出虐心至极的爱情,隐忍克制的情深更能打动潜移默化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华儿女的心。这种中国式的感情处理,温和隐忍外加大量的留白,跟中国画一样写意又极具想象空间。

  鉴于作为纸书和收视率双料冠军的«瑯琊榜»实在是太火了(欢迎与我私聊观感),我想重点谈谈相对冷门的«簪中录»。

  据说作者自十四岁起就在构思这部小说了,四部共计百万多字,用心程度可见一斑。也有书友说,«簪中录»展现出的是非常正能量和完整的爱情观甚至世界观,我非常认同。我想,待女儿情窦初开时,必给她读读此类作品。

  事实上,这是一部古言推理小说,尽管饱受专业人士所诟病。以破案为主线,将架空下的大唐宫庭和世态娓娓道来,草蛇灰线,千里伏笔。从“四方城案”的初试锋芒引至结盟开启,从“王妃之迷”到“先皇预言”,从“黄家血案”到最后的“难挽天河”。四个案件的起因,分别涉及欲望、偏执、仇恨和猜忌。而这四个故事,都是以亲情作为主要刻画内容。男女主及配角的爱情故事反倒是辅助。

  寥寥数笔,依旧难掩爱情的光辉。女主黄梓瑕面对家族毁灭,诬陷沉冤,面对残忍至残暴的真相,包括少女芳心错许,真的太可怜。幸好,她坚韧冷静,聪颖过人(“大唐第一女神探”);也幸好她遇到了同样年少失怙,如履薄冰却能在出世入世之间悠然自得的李舒白。这个男人将她拉出命运和精神的双重泥潭,恩同再造。抛去整体悬疑的气氛,故事似乎有些完美和梦幻了,但动人的爱情本就是一种美梦,不对吗?但愿长梦不复醒。

  作者清楚真正美好的爱情必须经历岁月的锤炼,黄梓瑕与李舒白一起走过磨难、欢喜、震惊、恍然,同富贵、共患难、守诺言、重情义,直至相濡以沫。

  犹记得,在谜底揭晓的前夜,黄梓瑕奔来见李舒白,刚刚醒来披着头发的李舒白怔怔看了她很久,在轻轻触摸到她以后才吐出一口气来,缓缓道,"我还以为自己在梦中。"

  在蜀地,李舒白自知回到长安面临的处境异常凶险,与黄梓瑕解除婚约,还她自由身。甚至写下绝笔信。

"梓瑕如晤:

  展信之时,必是我已死之期。

  朝堂风雨,无人能免。数年来呕心沥血,如履薄冰,终有倾覆难收之时。日薄西山,王气衰竭,此非我所能救,却有忌惮我能毁之。以我微躯,纵殚精竭虑,亦不能挡天地悠悠,朝野洪流。

  此番赴死,我亦已期待十余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与其窃窃偷生,不若直面黄粱梦醒之期。我一生原无牵挂,唯愿知晓此身谜团,便死而无憾。只当日暮春,与你骤然相逢,自此一步步走来,竟至忘我。梓瑕,你是我此生大错,亦是大幸。

      琅琊王家并非良枝,我之后便该是王家倾覆。你如今与王蕴已无瓜葛,以你慧眼,必能另觅良缘,如意圆满……"

  再多赘述,或显冗繁。"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簪中藏情,之于李叔白与黄梓瑕,林殊与穆霓凰,赵明诚与李清照......心中藏爱,之于我对«簪中录»,对美的向往。

心中藏之,何日忘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