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童年心情随笔散文

电话和手机(下)

2019-04-29  本文已影响4人  OUCtiger
电话和手机(下)

随着手机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2003年,中国移动推出的“动感地带”套餐,用相对低廉的短信包月计费方式,一举赢得了广大年轻时尚人群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青睐。功能机时代不支持4G信号,QQ无法在手机上运行,飞信还没有推出,微信问世还得好几年,同学们之间除了打电话,最重要的联系方式就是互发短信。20元包400条点对点短信,30元包600条,40元包800条,每条短信最多不超过70个字,大部分同学用的都是这几种套餐,我们班有位老家是海南的同学,因为和异地的女友短信互动频繁,每月50元包1000条都不够用。这种包月只限移动网内,如果给联通用户发短信,每条收费一毛钱。除了发短信,打电话也存在这种品牌壁垒,移动用户之间主叫按套餐收费,如果是跨运营商打电话,不仅主叫方收费更高,接听方也要双向收费,加之当年联通CDMA信号不如移动稳定,所以大部分同学都选用移动动感地带卡,学生会组织活动时,先群发短信通知用移动号的同学,用联通号的同学往往就落了个“周知”的待遇。几年之后,各家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取消了网间接听被叫方收费,联通的信号稳定性也大幅改善,这种“运营商歧视”才逐渐淡化了。

有一段时间,我们对自己号码对应的彩铃非常热衷,想方设法把自己手机被叫时的“嘟——嘟——”声换成富有个性的音乐彩铃,还为此多花了不少话费,如今已经没太有人关注彩铃了,这段经历不知道还有多少同龄人记得。

2005年以后,3G智能手机逐步推出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采用Symbian系统的诺基亚N系列,N70、N95都是上市之初的一代机皇,手机屏幕从4096色、65536色一跃而至26万色、1600万色,显示效果空前清晰细腻,后置高清摄像头等也逐步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配。受当时的移动通信技术限制,虽然支持网络通信,但网速实在太慢,而且Symbian系统兼容性不高,只能运行飞信、QQ等为数不多的软件,而且仅限于文字沟通,发送图片速度奇慢,收费还很高昂。我因囊中羞涩,自然和这些机皇无缘,只在3G时代即将落幕之际买了一部诺基亚5800,算是赶上了末班车。

我大学毕业那年,IPhone横空出世,独特而简约的造型、流畅而便捷的操控、丰富和友好的应用、精致而优良的做工,迅速引发抢购热潮,媒体纷纷宣称乔布斯“重新发明了手机”,之后每一代苹果手机上市,都会有众多果粉提前在专卖店门口排队守候,颇为壮观。我沾了妻子的光,先是用上了她淘汰的IPhone5,后来她又在我生日那天特意送给我一部IPhone6S。再后来,安卓系统异军突起,联合众多手机品牌和苹果IOS系统分庭抗礼,也逐渐占据了行业半壁江山。在一轮又一轮的沦落和重生中,曾经不可一世的霸主诺基亚不可遏止地跌落神坛,无数心怀梦想的手机厂商无奈地退出,三星、HTC、苹果、小米、华为先后崛起,不久前我因为IPhone6S内存不够,换上了华为Mate20,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几年,究竟哪家厂商能够笑傲江湖,恐怕谁也说不准。

从古老的飞鸽传书到电报机,从有线电话到BP机,从家用程控固定电话到到大哥大,再到现在高速连接4G、5G网络的智能手机,从古至今,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未止步。我们八零后这代人,在幸运地享受通信技术进步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见证了国内手机行业从无到有、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短信包月到无限流量、从百花齐放到群雄逐鹿的全过程。2G、3G、4G、5G,直板、翻盖、滑盖、侧滑盖、双滑盖,单色屏、真彩屏、触摸屏、全面屏、折叠柔性屏、虚拟屏、全息屏……接踵而至的新概念、新设计、新事物令我们应接不暇,我们对于手机的依赖也前所未有。

自从2014年安装微信以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被手机“绑架”的感受,以前上下班时间有清晰的界限,虽然也经常加班,但只要回到家里,就可以安心地享受陪伴家人的时光,后来有了微信,光是工作相关的微信群就有几十个之多,公司群、部门群、条线群、同业群,再加上同学群、家人群等等,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发言,工作群里随时都有可能发布工作通知、会议通知或培训通知,听说有的领导还特别喜欢半夜发通知,要求员工必须及时查看,查看后必须立刻回复“收到”,“24小时开机”成为常态,工作繁忙的时候,一听到微信的信息提示音就感觉脑袋“嗡”地一声,休息时间也总是提心吊胆。

手机内存越来越大,内置APP越来越丰富,听歌可以用手机,看书可以用手机,看视频可以用手机,乘公交地铁可以用手机,进小区门禁可以用手机,骑共享单车可以用手机,玩游戏也可以用手机,抖音、快手、吃鸡,无数爆款应用悄无声息地占据了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是给手机连上充电器,坐车时玩手机,走路时玩手机,开会时玩手机,上课时玩手机,陪孩子时也在玩手机,朋友聚餐,不拍照片不能吃饭,一桌子人谁也不说话,一人一部手机玩得不亦乐乎,几分钟不看朋友圈、不刷微博就浑身痒痒。偶尔有一天忘了带手机,整个人就跟丢了魂一样浑浑噩噩,直到拿起手机才觉得真魂重新附体。手机可以设置密码了,可以设置指纹解锁了,可以设置私密空间了,也慢慢多了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正如电影《手机》中的那句话:“手机搞不好就会变成手雷”,也正如电影《完美陌生人》中所诠释的场景:当手机里的秘密被公开,身边最熟悉的人瞬间变成了陌生人,当剥去伪装的真面目彻底暴露,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不知不觉间,手机已经绑架了我们的全部生活,过去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理想已成为永远的奢望,智能手机无时无刻不在监控着我们、锁定着我们、软禁着我们,在这个万物互联呼之欲出的时代,我们避无可避、无处可逃。

无论未来的手机会变成什么模样,无论手机的进化会将我们的明天导向何方,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移动互联的生活方式,将伴随我们终生。换言之,手机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我们身体里一个全新的器官,割除已无可能,只希望这个新器官能够安分守己,更希望我们能够掌控这个新器官,不要被它异化或吞噬。

随附截至今日我曾用过的手机,以为纪念:

1、小灵通

2、科健K268

3、诺基亚3108

4、诺基亚3100

5、诺基亚6300

6、诺基亚5800XM

7、三星Galaxy S3

8、HTC D816t

9、iPhone5

10、iPhone 6S

11、华为Mate20

李虎,2019年4月29日于济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