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禁不了枪?
在美国,每年有三万人死于枪击。摄影师尼尔森本来对这种冰冷的数字不以为意,直到他经历了一场真实的枪击案。
尼尔森的朋友当场身亡,他自己侥幸生还。这次近在咫尺的惨案,令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曾经根植在自己,或者许多美国人心中的枪支文化。上世界90年代,尼尔森花了两年时间走访美国的每一个角落,记录在美国境内流通的2.7亿支枪,以及它们所造成的流血事件。
透过他的镜头,我们得以窥见美国普通人对枪支的看法。
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一张X光片展示了一名朝自己头部开枪自杀者的头骨受创情况。医生吉娜·泰勒说,“我们见过大批试图朝自己头部开枪的自杀者,但是他们没有计算好枪支的后座力,所以一般情况下最后都是把自己的脸给打飞了。”
两年间,尼尔森看到的全是血腥的场面:医院急诊室,停尸间和步枪扫射人群之后的混乱。每次枪击案过后,当地报纸的头条总是大同小异,“我们本以为这里是美国最安全的地方。”正文便是枪手的心理过程的描述,受害者的肖像,无尽的追悼会以及无人能回答的提问,“枪击案怎么会在这里发生呢?”
一个车主从家里看到两个偷车贼,于是拿起杀伤力极强的猎枪,从自家客厅向他们射击,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后来经警方估价,这辆车的价值仅为600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四千元。
二十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答案。2012年7月,丹佛一家电影院里发生了枪击事件,凶手持枪扫射电影院里的观众。8月5日在威斯康星又发生了一次大规模射击案。这一次,一个疯狂的枪手用半自动手枪射杀了6人。
在不同限制条件下,美国五十个州都允许个人隐秘携带枪支。1994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攻击性武器禁令,禁止销售半自动枪械。2004年,该法案过期,美国至今都没有延续这项禁令。2013年,攻击性武器禁令提案被参议院否决。
商店里贩卖的攻击性武器。根据当地法律,只要年满十八岁,任何人都可以买走这样一把枪。
洛杉矶一个家庭在购买AR-15高速半自动攻击式步枪,用来“保护家人”。这种枪械专为美军作战设计,在越南战争中曾造成致命影响。
而对于控枪的反对者来说,保护家人是他们最大的诉求。
拉斯维加斯,反对控枪的标语。“预防抢劫,保护家人,你需要买一把枪!”“枪不会杀人,人才会杀人。”
德克萨斯州达拉斯,45岁的寇恩带着两个儿子参观枪支展销会。
寇恩说,“谭纳在第一次开枪是在3岁的时候,现在他有一支243鲁格步枪,一支雷明顿58霰弹枪还有一支自动猎枪。安德鲁现在有一支勃朗宁自动步枪,一支雷明顿滑杆式猎枪还有一支瑞典产的步枪。我自己现在拥有差不多50支枪。真正的问题是那些拥有枪支的少数族裔,是他们在闯祸。”
作为虔诚的基督徒,约翰与 凯文·雷洛说道圣经十诫中的“不可杀人“,是说“不可谋杀”,而他们是“自卫”。
田纳西州孟菲斯,几位家庭主妇在聚会上比较新买的枪支。
28岁的伊丽莎白·斯特朗说,“我当然会朝某人开枪……不是因为我想伤害他们,而是我需要确定他们被击倒了,这也是(防卫)课程上教的——‘要打光你的弹夹’”。
44岁的苏珊·威尔逊(左三)说,“从现在起我会随身携带9毫米半自动手枪,外面变得越来越危险。我会祈祷被击中的人能生还,但我还是会开枪,因为我不想死。”
40岁的维姬·赛克斯说,“有些人选择躲在家里锁上门拴,我才不会向外面的人渣屈服。”
46岁的梅尔瓦·弗兰彻说,“枪支管制法案不会阻止犯罪,只会让我们这些守法公民更难获得枪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国总共有3.1亿支枪,而这个数字还在变化当中。而美国全国总人口也仅仅是略高于3.1亿人,平均下来相当于每一个美国人都拥有一把抢,无论男女老少。
面对同样一组数字,人们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理解。控枪支持者强调持枪的危险性,呼吁早日禁枪;而持枪支持者相信,在枪支大量流通的情况下,只有让守法公民自由配枪,才能保护自己的生命。
20年后,摄影师尼尔森再度拜访他所拍摄的人物,想知道他们的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
德克萨斯州达拉斯,迈克,一位父亲和枪支持有者。“拥有枪支是宪法赋予我的权利,让我可以保护家人。”
迈克很喜欢这组照片,这象征了他持枪的自由。“有人说我是个右翼疯子,我只想保护我的家人。”
迈克的女儿十分认同爸爸的想法。拍摄第一张照片时,她只有6个月大。长大后,她的朋友们曾经问她:“这张照片里你爸爸拿枪对着你的脸,你不会介意吗?”而她回答说:“他的手指甚至都没有放在扳机上!而且,他只是为了保护我。”
迈克告诉尼尔森,阻止坏人的唯一方法,是拿枪的好人。
梅尔·伯恩斯坦,科罗拉多州一家枪械商店店主。
“在我的店里,最火的两种枪是AK-47和AR-15。没错,它们都是军用武器,但每一个没有犯罪记录的美国公民,只要有资质,都有权利拥有他们想要的一切。”
在伯恩斯坦看来,人们对于枪支太过苛责了。犯罪的是人,而不是枪。“他们一样可以用刀子、锤子、螺丝刀杀人。为什么把一切怪罪到枪的身上?”
伯恩斯坦还说起曾经的一次经历。由于买枪要检查犯罪记录,当地黑帮团伙就派了一位孩子一口气买了15把枪,出门几个人在停车场把枪分了。“不过现在不会这样了。科罗拉多州的法律规定自己买的枪不能转让或借给他人使用,但州与州的法律不同,说不定他们现在要开车去怀俄明买枪,再运回来。”
“我很虔诚,持枪的自由是上帝赠与我们的神圣礼物。”1997年,理查德·迈克曾起诉克林顿政府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强枪支管制的布雷迪法案。他打赢了这场官司,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将联邦政府告上法庭并且胜诉的警长。
20年后的理查德·迈克,依然是一手持枪,一手拿着圣经。
20年过去,他对于持枪权利的信念有增无减。“在独立宣言中,我们被赋予了不可被剥夺的权利: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我有权选择以何种工具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萨拉·里德表示,现在拥有一把枪是必要的,因为在孟菲斯这里非常危险,你需要有一些东西来保护自己。但是她觉得对于持枪者应该有更多的规定,从而阻止有犯罪倾向的人买到枪。现在的枪支买卖太过容易,可以从私人渠道购买,甚至上Facebook买。
田纳西州孟菲斯,警察枪支中心的迈克尔·拉林斯展示从当地民居和街头没收来的枪支。
“这里几乎什么都有,M-16突击步枪、AR-15半自动步枪、装有自制消音器的猎枪,甚至还有阿玛莱特5.56口径的北约制式突击步枪。从小混混到大毒枭,任何人都可能用过这些枪去抢劫和杀人。”
20年前,拉林斯还是警察局里的普通警察,如今已经是警察局局长了。他表示很多事情都改变了,但是不是朝着禁止枪支的方向。在田纳西州,最近通过的立法规定允许人们在车上携带枪支,允许学校工作人员携带枪支,甚至允许在酒吧携带枪支。当酒精与枪支结合,可能永远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柏莎德认为,因为发生了那些枪击案就要进行枪械管制,是个蠢透了的主意。“我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的权利,其中包括持枪的权利。”
“我喜欢居住在一个可以自由持枪的国家,能够自己保护自己。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历史上美国从未禁过枪。控枪的法律只会把那些想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好人们逼成罪犯。”
1999年,尼尔森访问了一座位于科罗拉多州科伦拜恩的一所高中。不久前这里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枪击案。两名在校学生用致命的枪械杀死了12名同学和1名老师。
枪击案发生后,科伦拜小镇上的标牌。“为至于伤痛而祈祷”。
拜访科伦拜恩时,尼尔森目睹了哭泣的孩子们,献花和烛光守夜的团体。他从报纸上读到关于这次事件令人痛心不已的描述,另一页却是各色枪支贩卖的广告。
科伦拜恩枪击案仅仅十天后,美国著名的反控枪组织,全国步枪协会(NRA)的会议在不远处的丹佛举办。与此同时,针对科伦拜恩枪击案,全国媒体中纷纷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如果当时老师身上有枪,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全国步枪协会(NRA)主席查尔顿·赫斯顿在丹佛的亚当马克酒店向2000名亲枪手成员发表演说,而8000名示威者围着酒店抗议。
围绕科伦拜恩事件产生的争议,是美国控枪讨论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市面上已有大量枪支流通的情况下,是否禁枪不再是非黑即白的原则性问题
美国深厚的枪支文化基础,使得枪支问题的解决难上加难。了解了这一层原因,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为何在任期内力推禁枪法案却举步维艰,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