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走了,你直面死神” 90后的一篇感悟
写在前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大芬,这是我在简书上的第一篇,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欢迎提意见噢~爱你们~
1.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相信很多朋友最近也都在追《我家那闺女》,毕竟在“全民催婚”的年代里,提供一个父亲和女儿的“真实”交流平台可供大家围观,又有什么理由不看呢?
相对于前几期的日常节奏:父亲催结婚,女儿心里苦,主持人观察分析,上期节目可以说是戳中很多人泪点。
“家有儿女”中“夏东海”扮演者高亚麟,简称高老师,在演员焦俊艳问起“人为什么要结婚时”,又提到就算不结婚,老了去养老院住着,有人照顾,聊聊天不是也挺好?反而因为有了父母的诉求,有很多事情不能做。
高老师随后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他解释:“父母在,比如你今年三十,你不会琢磨(死亡),你六十你都不会想。;因为你老觉得有一堵墙,挡在你和死神面前,你看不到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亡,那个跟你年龄多大没关系。就像我现在,父母都没了,我能清晰地看到尽头。”“老人为什么老那么催,唠唠叨叨,因为他们开始直面死神了,老想要做(但是)还没完成的,觉得日子不够了。你看到了死神,你就老怕那个步子赶不上。”
2.父母在你可以永远只是个孩子
父母在,我就可以只是个孩子。
记得我刚来北京工作的时候,实习期工资光是用来吃饭、交通加上必要的日常消费就已经空空如也。毕竟当时总觉得,我毕业了,可以赚钱了,可以开始自由地进入成年人的世界了。
毕竟社会的真实就是在于,你有你的梦想,我有我的真实。
面对可怜的工资,房租无疑成为了真实世界给我出的第一道难题。在跟父母的通话里,我热切地向父母汇报我找到实习工作了,适应的很好,跟同事关系处得融洽,在北京获得充实、快乐。碍于自尊心和想证明自己的迫切心,我从没向父母说过除了吃饭和交通,没有剩余的钱了,之前的积蓄缴完押一付一的房租,下个月的房租还不知道在哪里?
因为总想着,一定会有办法。(这,不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但是父母,就是你说的他们会听,你没说的他们都懂。
挂完电话的第二天,我醒来拿起手机,两条短信。一条来自银行,“账户收入X元,余额X元”,另一条,来自妈妈,“你刚工作,肯定有需要用钱的地方。爸妈知道你长大了。”
就这样,第一道难题,因为有父母在,难题不在了,我得以顺利在北京开始。
3.给父母最好的爱是理解
我们渐渐长大,处理好自己工作和家庭的同时,我们说的话父母也觉得有道理了。但是,我们看父母呢?怎么发现,以前睿智的爸爸、无所不能的妈妈,开始变了呢。
给爸妈买了智能手机,反反复复地教了怎么用微信发消息、打电话,转眼下次,还是得从0再教一遍,“手机这么贵,我怕随便按坏了?” “你上次说是按哪里打电话?” “你要是忙的话,我找找别人问问?”
跟爸妈聊天时,他们总会说“你不知道前几天,我跟你爸出去玩了一趟,那个地方有好多桃花,特别漂亮,我拍了好多照片” 、“你知道吗,前几天,我们同学聚会了”,你心里不耐烦,因为你觉得这个都反反复复听了好几遍。每次还得配合爸妈,假装第一次听。
我们以为自己很有耐心,但是呢,想想我们学走路,爸妈多少遍的引导;想想我们学说话时,爸妈多少次重复;我们上学时,爸妈多少趟从不缺席的接送。
经济独立,不再需要父母了;
理念不合,不再理解父母了;
耐心有限,不再倾听父母了。
但是我想说,父母也只是一个平常的人,有自己情绪,有年龄带来成熟,也有年龄带来的健忘和不安。花点时间理解父母,理解父母催你背后的真相。
毕竟,父母在,我们想做的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