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成长励志

知识管理:没有输出的学习都是耍流氓

2018-12-20  本文已影响2人  花团与芥末

知识管理一般分为五个步骤,为察觉➡️检索➡️收集➡️整理➡️利用

分别来说:

察觉,就是要将自己有焦虑型学习者转型为猎手型。

什么叫猎手型呢,就是有意识的去寻找自己的短板,发现自己需要进一步学习的领域,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学习,而不是盲目的抓瞎的学习(比如现在的我)。

要弄清楚,为何要看这本书,为何要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带着目的去学习,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在这里,彭小六推荐了一个还不错的工具,可以用来制定年初的计划,叫做技能罗盘法。简单说,就是将一个圆分成三等份和三个环。三等份分别是通用技能领域、专业基础技能领域和专业技能领域。而三环呢,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概念--舒适区、学习区和冒险区。在图画完以后呢,就可以先在舒适区里列出来,你目前具备的技能有哪些,列清楚后,针对新一年的发展方向或者短板,就可以明确学习区的内容了。

检索,就是对知识的搜集。一般对于这个名词,大家是不陌生的,百度,Google还有现在的微信,都是不错的知识检索的工具。

收集,也就是我现在的阶段吧。我收集一堆堆看似会有用的信息,屯在那里。#然而从来没看过。

但不得不否认的是,当我要做培训或者做项目PPT的时候,我的收集功能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一般来说,当我有一个主题要做的时候,开始之初我是完全没有思路,或者思路模糊不清的。这时候,我就会按照我能想到的一些东西,杂乱的在网上去搜集相关信息。有些是图片,有些事新闻报道,有些是案例,有些可能是同种类型的报告/PPT模板。当我把这些资料慢慢收集,大致看过一遍以后,基本我要做的报告或者PPT的框架也就成型了。

课程中,彭小六主要针对现在人的碎片阅读(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微博、豆瓣)占用大量的时间,讲了一点点小方法,那就是:固定时间刷➡️先保存后阅读(印象笔记好)➡️信息加工零存整取。

那在他讲到的,针对短板和学习区的学习呢,是跟我做报告前的信息收集模式如出一辙,也就是快速阅读,主题阅读和深度学习。

简单说,就是如果一个人想要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有清晰系统的认识,首先要做的就是搭建知识的脚手架,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个架构性的了解。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快速有主题的阅读一堆一堆这个领域的书。个人推荐方法是,在豆瓣、亚马逊、当当上直接搜这个领域评分最高的前十或者二十本书。买来或者看电子版。当然这时的看并不是一本本的精读,而是看书的书目索引,翻书里画黑线重点的句子,建立起自己对这个知识体系的一级架构。

然后呢,就可以进入深度学习阶段了。

怎么做呢?个人感觉如果有很好的培训资源,其实去线下上课真的是比自己看书或者看公开课更好更快的一种学习手段。退而求其次,可以针对这个领域中从最基础的(当然必须是自己感兴趣)也许没那么艰深的内容看起,一点点精进。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可能记住所有的知识。善于利用自己的文件夹或者云笔记(如印象笔记),让它成为你大脑的外延,当你需要使用某个领域的知识时,能够快速的调阅它,就enough了。

如何做呢?那就是第四部分——整理

整理,主要就是分类和贴标签。不论是用电脑的文件夹分类,还是用印象笔记分类,做逻辑清晰的标签,总是有助于在以后更好更快的检索出来你想要的东西。

如果知识不用,那其实跟砖头并无二异。只有用起来的知识,才是活的,才是你自己的。

那如何有效的利用和输出知识呢?

除了马上就要用在工作、生活里的知识外,其他类积累型的知识,其实是可以靠写作或者分享会的形式来做输出的。

当然这也是我认为最艰难的一个地方。为什么呢?

因为懒啊啊啊啊!

所以还是那句话,学习了再多的方式方法,看过了再多的书,如果不及时的记录,不做输出,那就跟没看一样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