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树叶的艰辛(自己篇)-不以量喜,不以利卑
不以量喜,不以利卑。天色渐明,鸡已啼鸣,父亲又在去市场卖茶的路上,卑从中来……
2019年,从开始帮家里卖茶到今天,已经卖了120多斤了,前晚做好账目营收后傻眼了,2000多的利润?我的乖乖,一斤茶叶毛利20元都不到?我这是在做慈善吗?还是在犯傻,还是脑袋被驴踢了……OK,慢慢说来

先说说题目,“以”:因为。喜,是内心的感受,是自豪感而不是真的得意劲。利就是,利润。卑,考虑了很久用悲还是卑,悲则悲伤;卑,自卑,别人卖一斤茶叶,好像什么都不要做,我帮他们把控品质,茶叶打包,邮寄,所有的流程走完,他们一转手300-500甚至1000,更甚至2000一斤赚走了,而我依旧坚守在一斤50元以内的毛利,有时甚至几乎零。有时未免觉得卑从中来,所以觉得卑更合适。
何以为喜,唯有点滴孝心。以前帮家里卖茶叶,经常拿孝心来宣传,好在实际也是如此,后来随着对龙井茶行业越来越懂之后,我就不再说,因为觉得,老是说孝顺,觉得好像在求同情,而要把茶叶卖好,要靠自己的专业。就是内心的底气。以2019年已售茶叶计算,按照父亲每天生产15斤计算,相当于8天时间给父亲多休息了2个小时,让父亲多睡了16个小时——这里是这样的,父亲炒好茶要开车近1小时去县城茶市卖茶,排队,议价,卖茶,然后回来,要两个小时以上——现在我帮他卖了,就少了这部分的辛劳——喜就喜在这每天的两个小时。

何以为卑?没有对比,就没有卑伤,卑在没有利润?想想也是,估计再也找不出我这样卖茶的了,傻乎乎一斤赚20不到。要坚守低价吗?这是一个需要问心的问题,问心的问题都要追溯本源,要不要坚守分几部分来回答,一,卖茶叶这件事情要不要做?答案:肯定一定以及必定要做,这是为父母减少一份艰辛最有效的方式。二,还是这么低卖吗?曾经几次动摇,品质有,工艺优,同品质的茶叶别人至少两倍价,有人甚至5倍价。我干嘛不卖高点?答案:追本溯源,茶叶低价卖掉,不亏,对得起朋友,对得起自己,帮助了家人,就是最大的慈悲。所以不能动摇,那就依旧如此低价,咬定低价不放松,对比有卑伤,那不比不就好了。再问何以为卑?因为销量,虽然努力,问我心,我是否努力,答案是努力的跟狗一样,结果是,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父亲的茶已经卖不完,依旧要去市场奔波,卑从中来。

不以量喜,不以利卑。天色渐明,鸡已啼鸣,父亲又在去市场卖茶的路上,卑从中来……
本篇为《春风十里杯中有你》系列之一,题目太长,去掉系列题目,保留分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