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哲思散文

道、德、仁、义、礼

2020-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对话灵魂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德的人不自以为有德,所以他有德;下德的人有心施德,而失去德。上德的人顺应自然而不故意去作为,下德之人不顾自然而有心作为。

       上仁之人有所作为,却处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且出于有意;上礼的人强行为之而得不到回应,于是就伸出手臂来使别人强从。

       如此看来,失去了大道之源,而后只好强调内在的德性;失去了德性,而后只好强调感通之仁,失去了感通之仁,而后只好强调正义法则;失去了正义法则,而后只好强调礼仪规范。

      当社会需要用礼仪规范来维系的时候,忠诚和信实已经荡然无存,虚伪巧作也就开始横行了。所以“礼”这个东西,不但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以智取巧实在是虚伪的根源,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因此,一切自以为聪明的人,终将会变为愚昧无知之徒。

        所以真正有道德的人应遵守质朴的“道”,宁可居于忠信之厚,不愿居处理文之薄,宁可保持纯朴之实,不愿强取浮泛之华,使你的心灵始终像水那样身处于谦卑之地,你将进入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

         “德、仁、义、礼”中,离道最近的是“德”,离道最远的是“礼”。而“礼”在古代不仅是一个严密的规范系统,而且还是包括刑法等在内的一整套礼制,它既是“思想上层建筑”又是“政治上层建筑”,它同时具有军队、监狱、警察等“物质附属物”,它最接近人们的政治生活、日常生活并与之息息相关,当“德、仁、义”失去作用以后,社会已毫无忠信可言,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大量问题(包括“以礼反礼”)将直接成为“礼制”问题,失去道的支撑的“空壳”的“礼”,不仅不堪重负,而且难以应付,这种状况作为“忠信之薄”发展的结果和反映,必然成为社会动乱的始源地(“乱之首”)。    

        在青少年的道德方面,老子给后人的的启发是,他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任何知识都是从一无所知开始学习的,从一无所知,到粗略掌握知识,到深层次掌握知识,到利用学到的知识去探索更深层次的自然奥秘,这就是青少年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步步加深的。绝不能揠苗助长、好高骛远。

       中国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为了让孩子学习优秀,很多家长都沿用了让孩子“早学多学”的家教传统。有一句话常在家长们嘴里念叨:“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小小年纪的孩子就被父母送进各种补习班,以期在“抢跑”中增加在今后学习、就业竞争中的胜算。但事实上,现在社会上愈刮愈烈的“抢跑风”并没有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实质作用和根本改变。除一小部分确有天赋的孩子受益之外,大部分孩子得到的只是学习压力的增大和学习兴趣的抹杀。

        多数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抢跑”。一些对幼儿的调查发现,几乎被调查的孩子都上过珠心算、英语或识字课,有的甚至上过多项。一些幼儿园在招生中,干脆就将这一类课程当成自己的“招牌”用来吸引幼儿入园,并着重强调“经过培养幼儿可以完成千位数运算”或者“可以认识X个汉字”等这种看似非常“厉害”的教育成果。

        在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就规范了很多,课堂上倒没有什么超纲的“抢跑”现象。但到了课外,各种五花八门的补习班给孩子们上紧了发条,早就叫停的奥数班遍地开花,英语培训和各种考级随处可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了家长或社会给孩子施加这些额外压力的最冠冕堂皇的借口。在体育竞技场上,抢跑的队员要被裁判叫回去重来一遍,而在教育上,“抢跑”究竟能让孩子占有多少“先机”呢?

         早走一步并不能领先一步。当然,教育“抢跑”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孩子确有天赋,早教育早开发。但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大部分孩子的“抢跑”往往伴随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上的偏差。

        过去,很少有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参加奥数辅导,而现在我们会发现,不少孩子周末都在参加奥数班。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孩子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数学上,甚至上别的课时他也自己忙活数学,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我们不反对家长和学校对确有天赋的孩子进行早期培养,但“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更为重要,特别是一些低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学习进度的提前更重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