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规定男孩该怎样,女孩该怎样,别让性别局限了孩子
前段时间tiktok上有一位妈妈上传了一段带儿子去买芭比娃娃的视频。
妈妈发现5岁的儿子总在玩姐姐的芭比玩具。但妈妈并没有觉得奇怪,反而牵起儿子的手,带他去百货店买了属于他自己的芭比娃娃——回家路上小儿子满脸幸福,还不停地说:“谢谢麻麻!”
很多网友评论道:有这样一位开明且温柔的妈妈,孩子的童年一定很快乐吧!
01
在传统印象中,男孩好像天生喜欢机械类的玩具,而娃娃是女孩的专属玩具。若一个男孩喜欢玩娃娃甚至很有可能会被同性伙伴嘲笑 成“娘娘腔”。
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观念也经常充斥我们的周围:
男孩子不涂指甲油;
女孩子才穿裙子;
娃娃是女孩子玩的,男孩子都玩小汽车;
粉色代表女孩,蓝色代表男孩。
……
诸如此类,生活中关于刻板印象的种种并不少见。
然而要知道关于蓝色代表男孩,粉色代表女孩的历史其实并不久。
在上个世纪初,童装都是白色的,并没有颜色代表性别的观念。
到了19世纪中期,粉色、蓝色和其他暖色调的童装开始出现。在一战前,童装颜色才有了一点点代表性别的意义,只不过当时颜色代表的性别和现在相反。
那时人们认为粉色果敢而强烈,适合男孩;而蓝色像天空和大海的颜色,比较沉稳优雅,更适合女孩。
从某种程度上讲,颜色代表性别其实都是商业营销的结果。
02
对于男孩女孩喜欢什么样的玩具、穿什么衣服、参加什么运动、玩什么游戏,其实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的性别差异,更多的其实是社会文化赋予和塑造的结果。
在印象中,男性天生是力量的代表,富有冒险与激进精神。
图片来源:Pexels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甚至连各种童话故事、名著和动画片,关于冒险类的故事主人翁基本都是男性,比如《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金银岛》、《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等。
因此,在抚养男孩时,很多家长也自然而然地会教育孩子“男孩有泪不轻弹”、“别动不动就哭,一点都不像男孩”。
在教育过程中,对男孩自然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会采取更直接粗暴的方式。
图片来源:Pexels被这样教育长大的男孩,自然更内敛与不善于情感表达。这同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父母在孩子长大时都有“这孩子长大了什么话都不和爸妈说了”这种感觉。
在生活中,有时候总会听到“女孩子不可以这样”、“男孩子才踢足球”、“一个女娃娃像男孩子一样顽劣,像什么样”。
在很多方面上,对于女孩有着各种各样更多的偏见。小到玩游戏要玩典型如过家家、布娃娃等“女孩游戏”;大到读书时女孩学不好理科;就业时安稳的公务员、老师、文员等是“适合”女孩的工作。
图片来源:Pexels其实哪有什么男孩应该怎样,女孩就该什么什么样,这一切不过是人的观念在作祟。
03
现在的很多人都奉行“穷养男孩,富养女”的教育观念。
嬷嬷并非想反驳这个观念的好与坏,只是请爸爸妈妈们教育男孩的时候可以允许男孩表露自己的情感。
在养育女孩时,可以告诉女孩人生没有那么多限制,你可以拥有力量,你有无限可能。
图片来源:Pixabay父母的认知决定了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突破思维的限制,帮助孩子构建自己的价值观,是帮助孩子成长,更是让孩子活出真的自我。
喜欢今天的内容就分享给你想分享的人吧~!点击关注即可查看更多育儿知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