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周期与个人成长
组织本身跟生命机体一样,都会有更新迭代的过程,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变革”。如果组织排斥或阻碍变革,那就犹如生命机体拒绝细胞更新,估计距离死亡也就不久了!关于组织的变革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涌现出来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经典。今天我们就简单聊聊变革周期这个经典模型。
变革周期是美国人Rick Murer开发的模型,它是对变革的总结提炼,在组织变革和实施中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被普遍认可。很多做组织变革的咨询公司在项目过程中也普遍偏好使用这个模型,当然对组织内部的管理者来讲,它也可以作为组织内部变革的指南。
变革周期有助于我们更加敏锐地洞察并去反思如何参与变革。如果我们作为组织内部的管理者能够理解变革的规律,就可以尽早地理解对于变革的抗拒因素。如果能找到当前组织形势中存在的内在联系,就可能发现消除抗拒的方法,或者避免抗拒的出现,甚至群体起义的爆发。如果能在变革周期中认清自身的情况,机会自然会出现。
行动方有结果变革周期分为六个阶段:
1.随机事件。在组织内部同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微小的迹象,都或多或少释放出了对于变革需求的信号,但可能它们之间彼此并没有必然联系。人们这时候几乎没有关注变革的需求,他们看不到变革的紧迫感或可能性。组织成员可能亲身经历了这些事件,但是有可能会故意忽略其重要性。就如同我所在组织在过去半年内发生的情景。
2.意识期。意识到需要作出一些积极的改变,大家开始承认有问题或者机会。意识期是变革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如果每个人对形势的认知都是相同的,即大家能形成共识,便有可能在变革的过程中采取一致的行动。这个阶段是很煎熬的,如果不能形成共识,那么在下个阶段就会出现“假动作”、“慢动作”或“换动作”的行为。
“假动作”、“慢动作”、“换动作”3.初始行动。决策形成并开始行动。这个阶段需要做出改变的明确意识已经已经达成,行动的能量储备也已完成。关键是如何因势利导让组织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和投入到行动中来。
4.实施期。变革开始实施。想法的落实及举措开始全面铺开。这个时候,组织成员需要做的就是快速去提升技能,使其与新的工作、计划、项目或者组织要求能够真正匹配。当然也包括资源上的匹配。
5.融合期。将新的工作方法融入日常的业务当中,变革对人们的部分行为及思考方式已经产生自然影响。这个时候,变革内容已经成为参与者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变革也不再是一个“特别事件”。
6.平和期。绚烂至极终会归于平淡,热恋之后总要回归“茶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任何事情会永远持续,所以到了最后这个阶段,组织成员会对当前变革兴趣减少、活动降低。作为变革的发起者或组织的管理者,应当引导人们把焦点转向新的变革,让变革常态化。寻找新的随机事件、绩效迹象或发展影响,推动群体呼唤新的变革,进而让大家对其投入时间及精力。
组织的变革并未一蹴而就,营造“迭代出新、自我变革”的组织氛围,进而形成组织文化和组织基因,组织才有可能螺旋式上升、阶梯型成长、波浪式前进,永葆竞争活力。其实,作为生命机体也是如此。作为身处职场的当代我们,要想在个人职业发展中保持成长性,那“自我变革”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亦如我之前在《持续行动是职场破局的不二法门》中所讲,如果缺乏有效行动,一切所谓的成长发展都是“过嘴瘾”,职场破局无从谈起。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当中,我们要懂得照顾好自己的钱袋和脑袋,而照顾好后者会更为关键。你要么不断自我变革、持续行动来实现螺旋式的成长上升;要么就等待被别人革“命”、持续性的被“割韭菜”,最终沦为职场霸凌的对象。
螺旋式上升、阶梯型成长、波浪式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