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归纳每日一醒

246/300

2019-04-21  本文已影响1人  果大喵喵

内观正念百天打卡#20

练习内容:内观“自私与自我”。

时长:20分钟左右

结果评估:笑来老师说,智商就是脑子里有多少清晰而准确的概念,并且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否清晰且准确。

打分: 7分

感受与好处:

“自我”到底是个好东西?还是个坏东西?

那些从小缺乏"自我"意识的人,容易陷入追求他人认可的误区: 比如到了学校里,有男孩子说,“抽烟多酷啊,你来一根吧?”。

长大以后进入社会,周围的人会说,“身为男人居然怕冷,还穿秋裤?”

他们在未来不是不能重新建立自我,变得坚强勇敢。只是过程会变得更加艰苦和漫长,也会伴随更多的伤害和遗憾。

如果很早就有独立人格,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心里很自信什么是"正确",什么是"有益处"。不会轻易跟这些"团体"混在一起。

那些只看重肤浅东西的人,这种"人际圈子"根本不值得拥有。

很多时候我们会误以为自我是一种自私。

但自私是不同的。自私的定义是,通过伤害或者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我需求的行为。

建立边界意识,小孩子认为"这个玩具是我的,你不能随便玩",恰恰不是简单的自私,而是一种探索自我边界的行为。

仔细的注意一下孩子的语气,他她生气的点在哪里: 因为私人财物"不经允许"被触犯了。一味的告诉孩子简单的大公无私,会是他们思想混乱。不知道哪些属于他们。于是那些"可能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他们就不会用心去保护和守护。

他们将会花很多时间搞明白,分享自己的食物,跟分享自己的宝贵的时间精力有何不同。

后者,更多应该留给重要的人和事。

问题是,缺乏"自我"意识的人,搞得清楚什么是重要吗?


要有自我,才能树立边界。不能太自我,否则会失联。

体会感受“自我”的范围与尺度:既不会轻易被外界操纵,也不会总想控制他人。缺乏自我意识的人,ta与自身之外的边界是模糊的,向内表现为不确定、不自信,容易被所谓的“权威”影响。这里的权威,可以是学术上,“硬件”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上,是迷恋或者崇拜的或虚或实的对象。

而对外则表现一种“霸权”:搞不清自己与他人的边界在哪里,会认为他人是自己的一部分。尤其会表现为对待子女、对待下属、或者仅仅是对待年龄,资历不如自己的人。没有“自我”意识的人,不能真正理解平等与民主,更不会主动践行。他们既渴望统治别人,又渴望被权威统治。他们的世界里只有简单的二分法,如同动物世界法则:我强则我统治你,你强则我被你统治。

也许这正是东方文化制度中的问题内核所在。

追求绝对的公平,深层的逻辑是不愿意放下自我,不接受任何的妥协与退让。

如果这个世界上仅仅只存在我,而没有其他与我类似的个体。那么“自我”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这个观点稍微有点难想明白,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全不与其他东西类似的,很难找到参考点。以前我们说太阳是独一无二,学了天体物理以后知道,别说整个宇宙了,仅仅是在太阳系,仙女座行云系里,就有无数个类似太阳的白矮星。

扯远了。也就是说,“自我”这个概念,是要放在群体中,放在整个类别里才存在的。你之所以为“自我”,就是建立在于外界的交互关系上。有交互,有来往,就必然伴随着得失,荣辱,输赢,伤害与受损。

联接与信任,就是有能力承担一定的伤害的前提下,将自己的某一部分交与他人掌握:你的财产,你的心情,你的感受。能够承担失败与风险,拥有了一定的抗打击,反脆弱的能力,才是真正建立了“自我”。

自立,不用他人扶着走,也不用强压在他人之上。建立清晰而准确的“自我”观念,同时也就是建立了清晰且准确的“他我”观念。知道群体内每一个自我都类似,都有清晰的边界,不需要越界的干涉,也不需要越过边界干涉他人,更不会大事小情予以代劳。

从做独立的个人,到建立联系,到整个制度文化,底层逻辑莫不如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