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你历史文化人物故事社会热点

蔡文姬: 一代才女的坎坷一生

2022-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我的世界_a405

        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博学有才,辨通音律,她的名字出现在著名的《美人谱》中令人思慕的26位美女行列。而她却是红颜薄命的代表,一生经历曲折,令人唏嘘不已。

      1.蔡文姬的幸福的童年

        蔡文姬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就是蔡伯喈。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东汉末年,为避战乱,蔡文姬跟随父亲蔡邕来到常州溧阳阳平陵城东南高邃山下结庐而居,时文姬才七岁。蔡邕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隐居在青山绿水之间著书写字,并教女儿读书学琴。村民们只要听到琅琅的书声,悠杨的琴声,便知道蔡先生又带着女儿写诗作画、读书弹琴了。

        有一天,文姬和父亲正在家里读书写字,忽然听到邻居家灶肚里燃烧的柴火发出清脆悦耳的劈啪、劈啪响声。父亲对女儿说:“这是多么好的制造古琴的良材啊,我们赶快去看看,把它救出来吧!”文姬跟着父亲到邻居家,只见灶肚里一段粗壮的梧桐正在燃烧着,清脆的响声自然是它燃烧时发出的。文姬上前对邻居老太说:“伯母,这段梧桐树是制琴的好材料,请你用别的柴火代替它好吗?”老太说:“可以。你们要用它,我就送给你们吧。”文姬和父亲都很高兴,赶快把那段燃烧的梧桐从灶肚里取出来,用水把火浇灭了,搬回家中。父女俩待它晾干,去掉焦皮,按宫商,调音律,终于制成一面不同凡响的古琴,后人称它是中国四大名琴之一。由于这段琴材的一端已被烧焦,所以称为“焦尾琴”。

        从此以后,村民们常常听到文姬和父亲弹奏焦尾琴的美妙琴音,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静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2.蔡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

        蔡文姬16岁时,才色俱佳,求亲者络绎不绝,最后她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巾军大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被吕布所杀。董卓死后,汉朝的朝臣都很高兴,认为除掉了大奸臣,唯有蔡邕文人气质重,觉得董卓虽然残暴,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蔡邕被廷尉王允拿下治罪,蔡邕希望自己能够像司马迁那样在余生中续写后汉历史,于是请求将自己黥首刖足,也就是用墨汁涂黑面部和割去双脚的刑罚。朝中大臣纷纷为蔡邕求情,当时有人说: “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但是,王允觉得正是由于汉武帝当年留了司马迁一条活路,才让此人所作诽谤之书流传后世,于是他不顾重臣的意见,依然把蔡邕判了死刑。短时间内,蔡文姬就先后失去了丈夫、父亲两位挚爱的亲人。

        董卓之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她本是千金小姐,如今却成为一群野蛮之人掠夺的战利品,那纤细多思的灵魂,自此要经受蛮荒之地的残酷折磨。

          蔡文姬被匈奴掠去,异域的生活还是让她感到无限凄凉。她饱受凌辱,眼睁睁的看着故乡离自己越来越远。这年她才二十三岁,正是美好的年华,被左贤王纳为王妃,饱尝了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残酷的生活一点点磨练她的意志,她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当地的语言,习惯了草原的生活。

        十二年的时光,改变了中原的模样。曹操已经基本平定了北方,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都洛阳。曹操当上了丞相,成为当局的掌控者。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想起了他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想起了恩师对自己的种种教导,于是他得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进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

        蔡文姬巳经在那个荒蛮之地生活了十二年,现在终于可以回到中原了。然而蔡文姬的心情却是复杂的,匈奴的左贤王这些年来对待自己不错,而她更是有了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现在要把这一切都放下,心中有喜有忧。离别之时,她泪流满面,在汉使的催促下,她登车而去,这十二年的生活如同剪影一样浮现在眼前。就在这时,蔡文姬怀着复杂的心情,以胡笳音色融入古琴中而完成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回到中原的蔡文姬已经三十五岁,过了如花似玉的年龄,却有着雍容典雅的成熟风韵。曹操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想为她找个丈夫,在曹操的安排下,她嫁给田校尉董祀。

        蔡文姬和董祀的夫妻生活,起初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认识,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3.蔡文姬  博学爱琴

        蔡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出嫁时,父母问她要准备什么嫁妆。文姬说:“我喜欢读书弹琴,焦尾琴琴音清越,是传家之宝。父亲所作《琴操》、《石经》等书也很好,就给女儿带去吧。”父母欣然同意。

        文姬嫁给卫仲道,夫妻相敬如宾,吟诗弹琴,焦尾琴使他们美满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后来,丈夫死了,她被匈奴乱军所虏,颠沛流离,焦尾琴始终陪伴着她。′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与蔡文姬的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但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过人的才情。

        4.蔡文姬的代表作品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中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 诗中的蔡琰,身居胡地,心系故土,一直受到身心矛盾的折磨;而当她的归国宿愿一旦成为现实时,失去新生骨肉的痛苦便接踵而来。“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人总是同情弱小、哀怜不幸的,更何况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又是迭遭不幸且又具有美好品德与丰富感情的弱女子呢,这就不由得不令人一掬同情之泪了。一个博学多才的好女子,命运是如此凄惨,婚姻生活如此不幸,令世人感到悲凉与叹息!

        在五言《悲愤诗》中,她写到“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柜。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以叙事详尽、细节逼真见长;而在《胡笳十八拍》中,则说:“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处处表露出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蔡文姬的一生是曲折离奇的,她的悲剧是时代战乱造成的。战乱给人类造成的苦难罄竹难书,它给妇女和儿童造成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尤为深重,蔡文姬的命运也许在她的才华基础上,给人留下的是伤感与美丽的传奇,人们正是在这个苦难的角度上,为蔡文姬流下了一把辛酸伤心的泪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