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自控力school同学会(无输出,白读书)

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时间

2017-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倩小姐

毕业离开学校就很少有人能坚持读书学习了,问起来无非是“我太忙了,没有时间”之类的说辞,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推销时间管理课程的,也有一些利用零散时间提升自我价值的课程,教你如何在上下班时间实现薪资外的提升与创收。

但现实是要么没有规划自己的时间,要么是报了名也没有按时上线学习。

纽约市记者劳拉·万德坎姆在她诸多的采访和报道中,发现大部分人并非所说的那样很忙,没有时间做这个做那个。

每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尤其是在时间上的认知,往往都是”我肯定很守时“,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上班迟到我宁愿相信那一定是路上太堵或者,或者家里的一些琐事耽误了行程。

自我认知中的自己是一个很有准则的人,做起事情来却是另一回事。

她提出,”并不是节省零散的时间创造想要的生活,而是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时间就自然节省下来”。

日常琐事常消耗人们大量时间,当家里的水管坏了,漏的满屋子都是水,这时候你不得不拿出一些时间联系物业,找维修工,清理地面,这将花费大量时间,而且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但我们不得不去做。

由此可见,时间弹性是很强的,有些时候不是时间问题,而是你不想去做。人们常说的“我没时间”通常意味着“这事不重要”

每个人一天当中的零散时间有很多很多,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时间?

要全身心投入到任务当中去。这一条无比重要,意味着你在完成任务或做作业的时候要隔绝外界干扰,远离你的手机,专心致志,在完成任务之前不要去想其他人和一些别的事情。

要有一个计划。上学时老师都教过做事先制定一个计划,尤其假期时间,大把大把可放纵的时间,更需要计划让它消耗的有意义。

那个这个计划怎么制定才好呢?

从最重要的任务开始。永远都要从最重要的任务开始。很多人都习惯让自己先完成一些轻松愉悦的事情,然后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最后。我建议,从最重要的任务开始,在困难面前尽量不要退怯。

不可避免,有些人的生活就是比别人辛苦,比如家庭里有好几个小孩,就很难有时间上兴趣学习班。我们都知道

正常上班族,全职工作者工作40小时,每晚睡8小时,还有72小时,一周工作45小时,还有67小时,一周工作50小时,还有62小时,一周工作60小时,are you sure?

据研究,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每周工作超过七十五小时,其实是五十个小时,误差二十五小时。

有时候,要做精彩的事,我们甚至不需要那么多时间。不过大多数人一旦有时间会做什么呢?

拿出手机,对吗?或者在家里晃荡,看电视。

从长远来看,我们一定有能力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有价值的事物,然而对零散时间的浪费,不仅让我们没能达到想要的层次,也失去了生活中小小的乐趣。

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不妨留一段时间给自己,看看有意义的事情能安排到什么时候,工作、情感、个人,在你的计划里都占了多少比例。


掌控自由时间,但是做好计划,告诉自己要全身心投入,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情,还不够。是的。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往往做好的计划,执行一两星期甚至一两天就不行了,作废了。

那么需要我们完成计划的还要有什么呢?自控力。

脱离了学校,没有老师的鞭策,完全的自由,再想安静下来学点东西那都是难上加难,自控力的重要性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彰显出来。

自控力也可以称为意志力,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它和应激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一样,都有生理基础,都是人类本能的保护机制。

原始的应激反应可以让我们在老虎面前不假思索地拔腿就跑,脱离险境;而意志力的“三思而后行”反应(pause-and-plan response)则让我们在诱人的甜食面前能够深谋远虑,抑制冲动。

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根据他的研究提出意志力的“肌肉模式”:意志力就像肌肉力量一样,储备有限,用多了就会消耗殆尽。

凡是需要集中注意力、克服困难的事情都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从早到晚,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志力逐渐减弱;越是疲劳,就越感到难以自控。如果短期内感到疲惫,补充少许糖份就能恢复意志力;而平时如果做一些意志力训练,则可以持久地提升意志力。

既然意志力是人人都有的本能,为什么我们越想做到按计划来就越是“食言”?越努力自控就越容易失控?

无外乎这些因素

1、诱惑

2、欲望

3、身心压力

4、“道德许可”效应

所谓“道德许可(moral licensing)”,是指当你做善事时,你会感觉良好,因此更可能相信自己的冲动,然后做出不好的事。

早上锻炼三小时就说自己很“好”,那你晚上很可能会觉得理所应当地拿一块巧克力蛋糕犒劳自己。甚至我们还会为自己的冲动消费引以为傲:“我愿意向慈善机构捐款,所以我理应买更多衣服”。

5、“延迟折扣”效应

我们对未来抱有一种不现实的乐观主义精神,我们总是认为未来的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精力、钱财、能力……所以总是允许在当下放纵自己,把困难的事都扔给未来的那个自己,仿佛未来的自己和陌生人没什么两样。可是很多时候,这样的未来就像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一般,永远停留在远处。

6、被他人的失控“传染”

7、“讽刺性反弹”效应

在北极的茫茫冰原上,你看到一只白熊在缓慢地走着。现在,在接下来的5分钟里,你可以想任何东西,但请不要去想这只白熊。你能做到吗?

这是1985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韦格纳(Daniel Wegner)进行的一项经典思维实验。结果受试者们发现,他们无法不去想那只白熊。越是不去想,白熊的身影就越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当人们试着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会比平时想得更多,甚至比自己有意去想的时候还要多。这个效应在人处于紧张、疲劳或烦乱状态时最严重。韦格纳称其为“讽刺性反弹(ironic rebound)”

比如,一项对比实验研究发现,与自由表达出自己不喜欢巧克力的想法的受试相比,努力抑制此想法的受试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吃了更多的巧克力。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当我们试图压抑一些想法或冲动时,我们的大脑要做两件事,一是试图把注意力移开,一是监控自己是否做到了。如果我们的意志力足够强,我们可以做好第一件事,这样就直接达成了目的。

但如果我们意志力薄弱,则很难做好第一件事,而“监控机制”反而会自发地反复进行,不断提醒自己那个想法,导致它在脑海中不断强化。甚至,这些原本不想要的想法,反而会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那么

我们要怎样自控?

► 将欲望化敌为友

比如,用运动手环记录自己燃烧的卡路里,并在社交网络上与同伴pk。

► 缓解压力

通过锻炼、冥户外活动、与亲朋好友相处、发展兴趣等方式,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产生更多积极情绪和自我肯定。

► 意志力挑战≠道德测试

不再将意志力挑战与道德挂钩,今天做到了也不嘚瑟,明天没做到也不沮丧,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态,持续稳定地坚持一项可行的计划。

► 降低“延迟折扣率”

要想减低未来奖励的折扣率,就可以要么给眼前的诱惑制造一些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比如把香烟盒放在卧室衣柜的抽屉里,而不是摆在工作台面上);要么把未来的奖励想象得很具体、很确定(比如用ps给自己“戴”上博士帽,并把照片设置为电脑桌面)。

然而如果你足够坚决,还可以试试“破釜沉舟”,现在就断绝未来各种受诱惑的可能性,比如把电脑游戏卸掉,或是给自己办张vip健身年卡。

► 让意志力“传染”

► 放弃自控

对抗“讽刺性反弹”效应的方法本身也很讽刺,就是放弃自控,放弃压抑。当我们不再试图努力控制那些不希望出现的想法和情绪,而是与它们和平共处时,它们也就会自讨没趣似的溜走了。神马都是浮云!

► 给意志力“充电”

研究发现,仅仅是一杯糖水就能让疲惫的意志力“肌肉”恢复动力。而且,疲惫感只是大脑的一种“预先警报系统”,第一波的疲惫感绝对不是身体和意志力的真正极限。因此,只要挺过第一波的疲惫感,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意志力比想象中多很多。此外,一些内在和外在的激励也会使你坚持更长的时间。

► 锻炼意志力“肌肉”

科学已经证实了大脑的可塑性,这意味着某种程度上,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只要通过一些正确的方法加以训练,增加大脑前额皮质中的灰质,每个人都可以增强意志力!训练意志力“肌肉”的方法包括冥想、打破日常习惯、关注细节、坚持做一些有挑战性又不至于让你疲惫的小事等等。


“星期五”被经济学家称为“低机会成本”时间,这个时候,是做计划的大好时机,与其总是对过去做总结,倒不如展望未来,更有可能收获更好的成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