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伴好读书 - 草稿
昨日阴雨沉雾,清净了空气中的杂尘。一早醒来,阳光从窗帘缝刺进来,烫出一条白线。今日春光无碍,泼洒在屋子里。时不时天上云过,屋子跟着明暗交叠的清晰。照在书上,从暖色的白到亚光的灰。
还是南怀瑾先生讲老子和孔子,讲道家、儒家。自古“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两相匹配着,是另一番滋味,总有欣喜。
这“春伴好读书,有茶有书香”的读法,只当是在红楼梦里大观园中姐姐妹妹才有的好兴致。
从小到大,“读书”更多是挑灯夜读,备战备考的紧张乏味。记得大学备考,提前两周做好复习计划,时间分割成七八块,每天排好任务,从早到晚啃书本,半身高的课本资料一个月陆续搞定,读书复习、列重点,做习题。等到考完试,书本扔到九霄云外,再也不去碰它。
读书为了考试,考试为了学分,学分为了毕业,毕业为了工作,工作了才慢慢去补齐求学中无暇顾及的事情,回归生活的本来。整天的为了糊口养家,努力工作。
初入职场读书,为了成长、实现目标,囫囵吞枣读了许多的书。急急忙忙赶着读书,希望能最快速度搞懂搞定生活需要我们具备的种种技能、做好的各种心理准备。当时倒是以为读懂了,但其实多是在一种心境之下,为了目的而读。
那时的读书就像是找老师提问,直接拿到答案就好,哪有功夫聊一聊提出问题给出答案的来龙去脉,问题解答的诸多可能性。
那样读更是一种紧迫感和功利性。书成了工具,读书成了手段。读书像救命的药,对症抓药,病好就忘。
现下的阅读术、学习术也多,教人怎样高效从说中得到养分。比如说二八法则,“书中20%的是作者的核心观点就不错了,其他的是论据和例子”,挤干水分、找到重点是读书效率的重要技巧。殊不知这样固然高效,读的固然快了,也似乎抓住了重心都懂了。但缺了乐趣,失去了读书的情志。
红楼梦里姐姐妹妹们爱读书,芭蕉雨声伴读书、绚烂花丛中读书、湖边水榭中读书,读了还要写一写、斗一斗,行个飞着花的酒令。那读书就是斗妍的资本、飞扬赞叹的才华,读书是不能不做的美事。
再瞧那些哥儿呀、爷儿呀的,配着书童、建起私塾给他们读书都不读。即便这些书是宝玉口里无趣之极的书,但可能因为“升学”的压力,让这些纨绔公子哥儿更觉得不读书的花花世界的好,连姐姐妹妹爱读的那种有趣的书也都厌恶读了。
我们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压力挤掉了读书的乐趣,读书成了苦中作乐的方式,最没有负罪感和安全的方式。如果不是必须通过读书,变得更加“腹有诗书气自华”、更加“卓越不群、技压群芳”,睡觉和读书相较定是先要美美睡一觉的吧。
所以说,读书这件事,难说如何读法就是对的。当时当下,能有书可读已是有幸;能有时间读已是幸福;能有心境读,似那种看到春光欣喜、看到美景赞叹,看到好文章生出欣喜来,应是可遇不可求的感恩了。
二零二零年三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