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甚麼我不喜歡寫日記?
說到如何提升寫作水平,師長們總會不厭其煩地給出一個同樣的答案:堅持每天寫日記。然而對於這種觀點,我卻始終不敢苟同。雖然說寫好文章的要領無非多讀多寫,但為什麼一定要每天寫日記?
我偶爾也寫一寫日記,但決不是每天,而是名副其實的有感而發。
為什麼要每天寫日記?人生中的每一天都值得我們用這種方式記錄下來嗎?像履行任務一樣記錄流水賬者,大有人在吧!但我也相信總有許多人,正是由於幼時被師長要求、硬著頭皮一天天寫著無所謂的日記,反而養成了“好習慣”——每天的固定時間點,坐在案前一提起筆來便思如泉湧,於是日記便一天天寫了下來。也許講到日記的意義,祗能在這類人身上才有討論的可能。那麼,作為一個並非每天寫日記的人,我祗能從一些狹隘的角度來猜想日記在他們的生活、甚至是生命裡充當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了。
也許對於有些人來說,寫日記的同時能理清他們的思緒,讓自己知道應該以一個什麼樣的方式來評估已經過去的一天,同時寫下的日記便成為了明天的序章一樣的存在了。但如果有人真的日復一日地、主動地以這種態度寫日記,同時把日記的這種評估性作用發揮極致——所謂“優點講夠,缺點講透”,那他恐怕會是一個計劃力、執行力強大得異於常人的人。對我來說,因為生活中的種種事件對自己內心的觸動、而不得不以寫日記的方式抒發自己各種各樣的情緒的情況更符合我,我猜想大部分人也是如此。因為,人畢竟是感性的動物。
日記的意義就在於它永恆地承載了寫日記者千變萬化的情緒。就像相集裡夾著的那支玫瑰,數年後無意間翻出時,即使花瓣已褪去了鮮紅,它殘餘的芬芳依舊能喚起你腦海裡初吻的味道。聽上去很美!
可是,有言道是“世間好物不堅固,彩雲易散琉璃脆”。但凡明艷不可方物者,總是脆弱得不可觸碰、搖搖欲墜,閣樓上年代久遠的古瓷瓶,想象中構築的不可褻瀆的金閣,難以忘記的流金歲月,莫不如是。所謂的美、永恆、毀滅本質上是一種事物,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的世界,運動是物質的固有性質和存在方式,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眼前的一切以及我們自身都在不知不覺中向前進,從來沒有什麼停止運轉。
懷舊的人不是在真實與虛幻之間痛苦地遊走,就是一頭扎進了夢裡不願醒來。童年時窗外平淡無奇的風景如今回想起來也有一番詩意,可無論是它本身還是與它相關聯的一切都不復存在,都早已在記憶的長河裡悄無聲息地死去。我不喜歡寫日記,因為我不願再想起往事。明明不記得了,日記裡的字跡卻一再告訴我這一切都曾經是真實的,甚至我當日的情緒起伏都清晰地灑落在泛黃的紙張上。
去年八月底,我的一個朋友死了。我借過她的三本書都躺在臥室的書櫃上,書裡面是不是留下了她的指紋?去年九月初,從小到大我們家第一次搬家。那間房子陽台種的合歡樹還在嗎,今年過年時有沒有開花?今天我整理小學的課本時,看到語文書扉頁佈滿著我扭扭曲曲而稚嫩的字跡,不禁笑出了聲,可我還記得當時我是多麼認真嚴肅地寫下那些句子啊。
201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