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静默
其实是一篇随意写的旧文,就是漫笔,结构性很差,但是在简书的学习平台上,收获一些建议,尤其是三组战友木子如月老师的提示,做了认真的修订,特别的记一笔,以为纪念。
沉默是一场人生的修炼
沉默不是无话可说,是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表达,怕倾诉变成牢骚,嗔怪流于轻浮,甚至,思念变成怨恨。怕、薄怨日日齿噬内心之后的发泄会是那么不堪,所以克制,以无言的方式面对内心汹涌。
沉默在当时,看起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死气沉沉。
或者八面玲珑,笑容蔼然,王顾左右而言他。但内心在自我对话,自我分析,自我理论,梳理来龙去脉,往事历历在目,未来种种可能,千丝万缕,一一辨析。
之所以沉默,是相信,即使无法说清,也可以自我消化。
沉默是一种理性,是对感性的一种修正,担心感性的力量有汹涌成灾的成分,担心失言之伤不能弥补,担心一时之快之后的内疚,所以宁愿在内心炼狱般纠结,也不一泻千里,一爽了之的失控。
沉默之所以沉默,还因为相信时空的力量,相信多年之后,一切皆会归于平淡!
沉默是一种自我控制的骄傲,相信自己能用意志力,摆脱自己在未来过去里来来回回的纠结,相信理性的自我终究是一种骄傲和优美的存在!
不一样的沉默来自不一样的选择。
更多时候沉默也只是选择性失语,缺乏表达的语境,或者是没有表达的对象,或者也没有勇气,再或者,只是洞悉一切,无论甘心与否,是放弃的时候——无关消极和积极的判断,就是程序——挥挥手,再见!
人生很多时候一定要勇敢,当明白人生不一定能再见时,微笑着说再见,才是应该修炼的从容;人生很多时候,一定要骄傲,当明白,你终究不是她想再见的人,请一定给自己一份尊严,微笑着离开,不要有试图让她关心萦怀的侥幸,才是人生应该修炼的沉稳。
人活着,或许可以不——富而贵,不能有强大的力量和资源,但内心一定要强大,这个强大来自内心的从容和稳定。
居高临下的强大气场不一定稳定和从容,仰视的卑微和虔诚也不是真正的温和尊重,不是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两个字,匹配,内外一致,内圣而外王。
沉默,就是一种温和的表达,微笑的再见,尊重的告别。
沉默是唯不忘相思
如果,如果,这一次就是永别,那么再多的语言又有什么意义?无数次的回眸,最终也只能黯然作罢。
不如一个微笑和沉默来得隽永。
在人的习惯中,对有些话题的沉默是一种思考的延续,一种摆脱不了的制约,沉默的时候啊,尤其容易不由自主地缅怀过往。
有时候,用一杯酒,一个身影,在安静的个人空间里摆一个可以忽略的姿态。“穿过你黑发的手”,是一种静默的呵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一种呵护的静默。
《扬子晚报》副刊有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孩子对爷爷的回忆,爷爷得知初恋的死讯时,写下“老来多健忘”,就出门了,孩子当时的感受是世事悠悠,纯真初恋不过如此,终究抵不过现实,敌不过时光磨砺,后来读诗,无意了解整句是“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一时愕然,爷爷已经不在,无法言说的懊恼挥之不去。文章不长,印象很深。
我想,初恋在回忆中,即使淡忘,终究不去。应该是人类共同的一种情感吧?至于是蔡戈尼效应还是选择性记忆,不去管它。我们执拗于小清新的理解。
沉默是两不相扰,各得所宜
当爱情结束,不管是当初企图走向婚姻还是单纯的爱恋,不再有相依为命、生死与共的强烈冲动时,爱是不是全部销毁?
我觉得不会。超越一般人的关切、凝视其实大概率是存在的,只是有时因为控制不好,有时因为个人际遇不同,有时因为个人性格情操不同,表现出来就大相径庭。就一般和平主义者或者现实主义者而言,一份赤裸和炙热的情感当然不复存在,但以往的温情彻底消亡也不可能,心底总有一丝柔软使得你去关注他或者她,程度不同,本质一样,就是牵挂,只是不便也不好充分表达,这是人性的美好和智慧。
人性倾向于表达,智慧倾向于节制,所以,大多时候,这种牵挂,静默在时光的流逝中,在岁月不知不觉的消磨中积淀。
我想这个时候的被岁月磨砺过的人一般也是微笑着、沉默着。“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说的就是这样的淡而又淡的牵挂。所以,台湾诗人才说:“你我之间,只有干干净净的缄默,与存在”。至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前半句未必是一切人等的生活写照,而后半句的“潦倒新停”的“停”是为何?或许?许久之前的记忆,有时闪电一样迅疾的涌现,是自然而然不可避免的。即使,一切已经放下,准备继续放下,但往事历历,一触即发。
是,只是放下,不能忘怀,无从释怀。
这是沉默的好处,这是自己和岁月相处,自己和他人相处最温和的方式了。
在很多时候,沉默,只是不愿去打扰他人的岁月,让幸福的人幸福,安静的人安静。
"惟有当时月,依然照杯酒",两不相扰,各得所宜。
沉默是重逢的期待
也许,也许,人生是可以重逢的。
如果重逢是一种一杯芬芳馥郁的咖啡,那么芬芳的烘焙之前、果实成熟之前,种子要在多久以前才开始舒展第一丝幼芽,又应该是在什么样的山岗和清风里?
或许,就在这静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