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弘一书法好在哪?因为让书法到哲学高度!

2019-05-28  本文已影响4人  郑辉贤国学艺术

解释弘一书法是件麻烦事儿,在大众认知中,弘一晚年的字并无甚高水平,不如中青年时期。但我可以肯定的说,弘一对自我修行境界的摸索与逐真,绝非凡夫俗子能窥探一二。其晚年的书风臻至化境,已然处于艺术的巅峰,乃回归自我之象。

无论任何艺术形态,其思想境界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在中国传统艺术哲学思想中,最顶级的书法艺术形态大概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超脱自然

第二种是:返璞归真

这两句话,恰恰代表了这两种形态。欲先理解弘一法师的书法高度,必先理解弘一法师所达到的境界。

第一种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超脱自然”

第二种是以弘一为表现的“返璞归真” 。

老子曾言: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何为天下式?

说的就是天下的规范,范本,模子。这里边的代表人物就是王羲之,王羲之的书法乃后人范本,无不宗仿。

王羲之对于书法“法度”的控制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变化如龙的地步。这才是后世大家都尊崇王羲之的原因。用折纸打比方,如历代书家都是折纸的高手,但是只有王羲之一人能用一张纸折出千变万化,而其余人都只是学其部分折纸方法加以创造发挥,才能做出精美作品。

王羲之水平比起后世大家,并没有强在字形和笔法丰富性上,也就是说并没有强在外表。

王羲之所以被尊为“圣”,乃是因为其在有限的规矩内生出无限的变化,而且在变化中体现出时代人文韵味。

这种超脱,渐变成自然。就是书法中最普遍的一种境界,是“超越自我”的境界。

超越自我是有藩篱限制的,而王羲之是完善了“藩篱”又超越藩篱,超越自我束缚的人。所以他的字是“超越自我”的代表。

后世书家大多如此,先学规矩,在从有限的规矩中达到一种出入无人之境。

之所以先讲王羲之,就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弘一。很多人都知道王羲之是书圣,但并不知道王羲之为何无可超越。

字的外形,并不是水平高低的评比标准。就连我们评价一个人都知道,长得好不如人品学识好,为何到书法欣赏上就都成了“外貌协会”呢?

说到底这就是当下书法教育的缺失问题。

看弘一的字,不能从外貌看,而是应该看他超越了什么,回归了什么。

这是弘一中晚年的字,学佛十几年。

说实话,从中青年到中晚年的渐变时期,是弘一字火气最大的时期。

有些“四不象”。

如说佛性,跟55岁以后的作品比起来,火气特大,甚至还有魏碑的影子,而且用笔也无晚年遒劲圆润。

如说外形,跟40岁之前的作品比起来,也差了不少。

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了,书风渐变总需要一个成熟时期。庆幸的是作为律宗大师的弘一最终还是出来了。

达到了“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的状态,也就是“返璞归真”的状态。

何为天下溪?

其实就是愿意把自己放低,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能“融”万物,能“利”万物,如百川汇聚一般,能融天下溪涧,滋养万物。

且“德”常在,相传弘一死前还嘱托弟子火化尸体时一样要驱赶四周的蚂蚁,以免无故杀生。

这种精神境界,已经不是凡人了,佛家讲的普度众生,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弘一的字宛如返璞归真的“婴儿”,回归自我的本原的状态。

晚年的字,几乎笔笔藏锋,圆润,毫无火气,一点都不伤人。跟一个刚出生的小孩一样,没有情绪,看待万事万物都一样,饿了就哭,饱了就笑,不会生气,不会嗔怒。

这就是弘一书法的高度。

弘一可能没有在技法上超越自我,达到如王羲之一样千变万化的状态,甚至写字用笔是有一定规律的。

但是弘一回归到自我最初的状态了,如天地混元之时,而王羲之乃混元之后自然运行。

在哲学层面,这是两个极端。

弘一的字,并不能看字形,因为他的精华不在字形上。一个高僧会在乎自己吃穿好坏吗?那他怎么可能在乎字形呢?

很多人看到现在“高僧们”开奔驰、用苹果,娶妻生娃很不舒服。

可为何看到一个字如婴儿一样质朴的弘一书法时,又开始肆意批评呢?

问题到底出在谁身上?

说到底,一句话可以解释:世人皆重表象,而轻本质。

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都是追本逐真的人,他们即便看不懂弘一的字,也能看懂弘一字中的心性,也能看出弘一字中的哲学境界。

至于书法评论界中以美丑论英雄的“外貌协会”们,跟当下追捧漂亮小鲜肉的脑残粉又有什么区别呢?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