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吴正宪:教师如何设计更有效的课堂提问?(1)
课堂提问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促进思维的积极性,达成教学目标。
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精心设计提问,能够使课堂教学结构更为合理,同时调动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提问的技能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和运用有效提问的策略,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实现有效提问的策略又有哪些呢?
01 提问和情景相契合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能够起到引导教学方向、揭示教学内容、推动教学发展的作用。
要达成上述目标,首先需要教师读懂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将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演绎。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哪些知识用提问表达,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何用提问衔接,每个环节应该配备的提问难度如何。
对教材进行梳理,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内容,能够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适当的情境提出问题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分析——猴王为什么笑?
很多老师在讲解“商不变的性质”一课时,往往结合知识内容直指主题。首先给学生出示一组算式,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组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不同的观察顺序观察给出的算式,进而对通过观察得到的结论进行归纳,最后得到商不变的性质。
吴老师独辟蹊径,上课伊始,就给学生讲了一个猴王分桃的故事:
有一天,猴王要给猴子们分桃子。猴王对两只小猴说:“请你们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然后按照这个标准把桃子分给群猴。”两只猴子听了,连喊太少太少。
猴王听了,接着说道:“那就这样来分吧,把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然后再按照这个标准把桃子分给群猴吧!”小猴听了,想了想,接着对猴王说:“大王,能不能再多给些?”猴王略作思考说道:“这样吧,把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再按照这个标准把桃子分给群猴,这样总够了吧!”小猴子听了,高兴地笑了,连声说“谢谢大王,谢谢大王”,猴王也笑了。
同学们想一想,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猴王笑的秘密是什么?
沉浸在故事中的学生被小猴、猴王的对话深深吸引着。是啊,猴王为什么笑?这“笑”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生动的情境,引发出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