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回忆下童年的春节趣事(一)

2019-02-11  本文已影响21人  三把吉他的剑客

在人们心目当中,一年里所有的节日,春节最重要。辞旧迎新,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元旦也算是新年,但分量较轻,只是起了一个预告,报幕的作用,后面的农历新年,也就是春节,才是真正的咖。

随着年龄的长大,感觉春节的味道越来越淡,远没有小时候有意思。比如说,小时候掰着手指数着天,讨论的话题多数是过年如何如何。

长大了呢,日子虽比小时候算的清,但是别人要问,大后天就春节了,买了点什么年货?肯定眼神既无波澜,也无闪电,啊(拖长音),若有惊诧状。不着急,还照忙着自己的事。

怎么长大了,对于春节那种殷切期盼的劲头怎么就没有了呢?

小时候属于社会的最底层,没有收入,也没有购买力。对于平时盼望而得不到的东西,会在过年,父母心情好,趁机提出,或许就能实现。要不就是家人有在外地回来的,送些礼物,给点儿惊喜,这种感觉相当棒。

大脑中不知不觉积存了对过年的美好感觉,所以就会盼望过年,盼望美好的感觉再次降临。

至于长大之后,自己有了挣钱糊口的能力,对于盼望而没有得到的东西,日常惦记,一旦时机成熟(钱攒够了),不论是否等到过年,就会买来犒劳下努力奋斗的自己。

这就会渐渐破坏了小时候积累的美好感觉。所以过年也就仅仅是为了维护传统节日,而心中的感觉已经淡的像是泡了几十泡的茶。

倒是父辈长辈们,反倒有了小时候的“待遇”,子女回来带礼物送给他们,无论贵贱,都开心的无以言表。

我不清楚大家的小时候有趣的春节是如何度过的,我就讲讲我小时候的过年之事,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诸位的思绪拉到N年之前。

在我在7,8岁的年纪,还是一枚清纯又可爱的小学学生。学校大都在腊月廿日前放假,布置一堆寒假作业,作为抵抗疯玩的法宝。

在我的老家,关于春节前的准备工作,已经编排成了歌谣:

(腊月)二十一儿,杀年猪儿,

二十三儿,祭灶官儿,

二十四儿,年下气儿,

二十五,打豆腐,

二十六,割块肉,

二十七儿,撇松枝儿,

二十八,贴年画,

二十九儿,喝年酒儿,

三十儿,包饺子儿。

念起来朗朗上口,有折有韵,显的那么轻松俏皮。其他的地方,也有类似的歌谣,内容不尽相同。

诸位看官,我将按着这个时间线,倾情解说下具体的内容。

杀年猪

那时候日子不富裕,省吃俭用。到了过年能甩开腮帮子吃肉,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肉从哪里来呢,肯定要有人来杀猪取肉。巧了,胡同口有一邻居,精通杀猪技能。我跟一帮小伙伴也有机会目睹了猪从哼哼喘气到肢解为块的过程。

场地呢,就在邻居家的院子里,他家院子挺大。

老远就听到了猪的惨叫声,放下正玩着的东西或者游戏,一路小颠儿的跑到邻居家。

只见几个男人,手脚绳子并用,捆了一头猪,放在离地几十公分高的台子上。

猪叫的厉害,声音凄惨,似乎是预料到自己的命不久矣,本能的使劲儿挣扎,怎奈还是徒劳。

邻居先在猪的头部下面放了一个大大的琉璃盆子,用来盛接猪血。

根据他的丰富经验,选定好下刀的位置,一下子将刀没入了猪的身体,猪的叫声更加凄厉刺耳,

随着长刀的拔出,猪的鲜红的血液也喷涌而出,哗啦哗啦的流到了琉璃盆子里。

更多精彩,请见《来,回忆下童年的春节趣事(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