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的一些思考
之一,文学的美妙之处,在于除了反映社会现实,他还可以创造出一个不被现实所污染的心理现实,那种来自艺术和梦想的非凡力量,独立而富有尊严。在工业文明、消费主义和娱乐至上的浮躁时代,文学受到了切实的冷落,只有对文学怀有宗教般热爱和虔敬般情怀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之二,柏拉图说过“倘神不在,世界将一无所有。”写作者要怀有宗教式的情感,怀有敬畏之心,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照世道人心,才能写出大境界高品位的作品。并在万事万物面前保持孩童般的卑微,满怀好奇和想象,并相信奇迹。兰波说过,诗是通灵的。其实,一切文学可能都具有神性。而写作,就是开采自己人性里的神性,甚至混杂其中的曽性。《圣经》有言“我是世上光芒之源,跟随我就不会步入黑暗,而能得到生命的光辉。”写作者的价值就是在写作过程中,被自己内在的光源所照亮,成为小小的发光物。
之三,写作是一种灵魂参与的精神活动,也可以说是个体的自我救赎。创作每一篇作品都要有精神的注入和灵魂的书写。
之四,作家应坚守独立精神、怀疑立场和边缘位置,尊重自己的内心,不是装腔作势,故作惊人之语,更不是哗众取宠;写作是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劳作,不是靠圈子和媚俗来完成。吾将以孤决的姿态进行写作。
之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对一个写作者的要求。杨绛说:“丰富自己,胜过取悦别人”。不断汲取知识营养的人,人生也会越来越厚重。你读过的每一夲书,学过的每一份知识,都将成为你乘风破浪的最大底气。清代学者沈德潜在《说诗晬语》里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一个人真正的高贵,在于灵魂的丰盈。心里藏着诗意的人,永远都能把生活过得热气腾腾,诗意的栖居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行走,远胜过闭门造车,苇岸为了写二十四节气,每天于北京郊区田野蹲守观察十多个小时。当下,我呼唤“旷野写作”,早有计划多去关山及村社跑跑,写写大自然,写写村民乡亲,皆因俗务耽误了。这下该学学罗六元,实施我这个计划了,写一本《关山笔记》类的散文集。
之六,我的散文写作是远学张岱,中学汪老,近学人邻。张岱的《夜航船》、《陶庵梦忆》可以说是中国散文之至。有张岱文字的浸润,那是一种有趣的美差;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文人的汪曾祺,其散文老辣蕴藉,天真自然。他说过:“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人邻是甘肃一位作家,他的散文集《桑麻之野》是让我最上瘾的佳作。其散文呈现出了诸多综合性美学特征如简单与枯涩、意趣与怀疑、智慧与苍凉。作家对散文“形与神”、“散与聚”进行了苦心孤诣的探索,有意忽略全方位的“描述”,而强调在散文创作文法实验中片断化的印象及其拼贴,以及“减负”的为文之道,让我们直抵事物的核心。